建瓯市瑞福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正在收获西蓝花。
四月的福建,春意盎然。
这里,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同时,全省总面积的90%为山地、丘陵,土地零散化、碎片化程度高,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省情农情。
基于此,福建省探索将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列入生产托管服务试点范围,总结推广“项目服务主体服务农户时按市场价收费,财政奖补方式补助农户”的激励办法,进一步拓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领域、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有力地将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
菌包生产环节托给公司,自己专注后期管理
双孢菇,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传递出的福建印象。而当我们真正走进福建,才知道这里的食用菌产业是多么强大。
“全县70%的农业总产值来自食用菌产业、70%的农村劳动力涉足食用菌产业、70%的农户收入来源于食用菌产业。”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姜绍丰介绍起宁德市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时自豪满满。作为古田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2020年食用菌鲜品年产量达9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200亿元。
为了对古田县食用菌社会化服务工作有更全面的认识,记者走访了食用菌生产主产区、重点村、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栽培大户等,对开展生产托管服务制约因素、存在困难和问题逐一细致了解。
“古田没有农闲,全年都在忙,特别是春节前后。”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爱琼带我们走进出菇车间,在24摄氏度的湿润环境中,一朵朵雪白的银耳恣意绽放,“菇农对传统食用菌栽培技术掌握相对熟练,但是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菌包生产还不过关。”
精选培养料、冷却接种、菌包培养、出菇、采收包装、装箱发货,这是一朵菇的生长历程,可以说,菌包的好坏决定了菇的品质。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各家公司积极行动起来,为菇农们保驾护航。“菇农将菌包生产的环节托管给公司,自己就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期管理,这样菇的品质和产量更有保障。”绿华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信城介绍。作为古田县最大的标准化菌包生产示范企业,公司在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的“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曾信城进一步介绍,“按照传统散户式菌包生产模式,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每筒银耳菌包生产成本约为0.65元,而工厂化生产菌包成本约为0.42元,降低35%。”与此同时,感染率更低,品质更好。“农户自己接种,成功率为80%左右,托管给我们,成功率在99%以上。”不仅如此,菇棚专用出菇,在原来每年栽培4批次的基础上,可增加2批次,按每批次栽培5万袋的中等规模测算,每户每年可增收10万元。
食用菌产业链条长、环节多、费工费时,对小农户而言,将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环节托管给服务组织,不仅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还能提高效益。小农户和服务组织分工协作,一个提供技术支撑,一个负责管护等环节,充分发挥了精细化管理的优势,两者相辅相成。
资源信息共享,让“信息多跑路,农机多干活,农户得实惠”
走进建瓯市瑞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在收获西蓝花。“一定要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合作社一般是种植一季水稻,再种两茬西蓝花。”合作社负责人魏美建介绍,“我们福建田块小,上下落差大,有很多的山垄田。人工效率低,费用又高,所以得靠无人机等来帮助。”
“合作社的无人机有智能播撒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农药喷洒还能进行种子撒播。360度自动避障,充电十来分钟就能携带120斤的农药工作20分钟。”魏美建很是自豪,功能如此强大的无人机飞防加撒播一亩仅收80元的服务费。
除了无人机,合作社还有大型旋耕机12台、高速插秧机8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4台、烘干机6台等138台(套)农机设备,可以满足周围农户的各类服务需求。“我们在214亩的种植场地中推广使用西蓝花移栽机,每亩地种植2000株西蓝花,数量质量都有保障。”魏美建介绍,“400克左右的西蓝花供应社区,大一点的则直供福州、三明的永辉超市,每天需要采摘5000斤左右。”
来到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农机协会会长、将口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志康正穿着皮鞋潇洒地驾驶着旋耕机为种粮大户刘兴进的500多亩地进行旋耕作业。白菜已经收获完毕,土地旋耕后就要进行新一轮的种植。“合作社有7名固定机手,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农机手。”徐志康说,“感谢‘滴滴农机’,我们能更好地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
“滴滴农机”是建阳区借助智慧农机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实行订单式作业,让“信息多跑路,农机多干活,农户得实惠”的模式。
“两台旋耕机同时作业,一天可以完成60亩,每亩地服务费100元。”徐志康介绍,农机都装上了北斗定位系统,机手通过“滴滴农机”接单并到达指定田块开展作业服务的过程中,农机具上的定位终端能持续运行,形成作业轨迹,同时测算出作业面积、起止时间、作业质量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便费用结算。
合作社、村集体也可将农业生产环节托给公司
截至目前,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已经超过90万个。这90多万家服务主体,包括以公司性质为特征的服务主体、27万家以服务为主体的农业合作社、40万家以服务为主体的专业大户,以及供销社的部分基层社。这些主体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我共有120亩茶园,现在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节点。”叶学金,建瓯市东峰镇茶农,1988年出生的他有着自己的打算,“把飞防的工作托管给公司,每亩只需要18元的服务费,省时省力还省钱。”
叶学金所提到的公司就是建瓯市长隆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现有无人机13架,专业飞手可以灵活控制无人机在高山丘陵等复杂地貌进行植保作业。“我们的无人机智能化程度高、定位精准、作业全程自主飞行,安全可靠。”负责人黄良胜介绍。
“村民的田块我们都认识,他们需要服务时,直接一个电话,我们就有工作人员对接。”黄良胜说,“用无人机喷洒可以节约30%-50%的成本,减少30%的农药使用量、90%的用水量。”在高山丘陵中穿梭,无人机优势显著。“一台无人机作业,可替代30个人工的日作业量。”
除了小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村集体也纷纷将部分或全部的农业生产环节托管给公司。“东游镇渡潭村村集体将4.8万亩农作物的生产全部托管给我们,公司负责进行病虫害防治、施肥。锥栗每亩的服务费是25元,雷竹是20元。”黄良胜说。
“这是灼生茶叶专业合作社跟我们公司签订的茶园统防统治服务托管合同,合作社一共有2226亩茶园,全部托管给我们进行茶叶专项病虫害统防统治。”黄良胜介绍,“除了每亩18元的服务费,公司还以每亩13元的价格为合作社提供药、肥。”这样一来,合作社更加省事,公司也能更多盈利。
“我这儿有水稻,有果树,有鱼塘,很多家庭都组团来体验乡村生活。”余培福是武夷山市黄凹垄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黄凹垄水库旁的258亩土地主要都是夫妻俩在打理。“单单是我们俩肯定忙不过来,很多农活都托管给服务组织了。”
农场的不远处就是柏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余炜柏和余培福既是合作伙伴又是好朋友。“土地需要旋耕了,果树需要打药了,一个电话,就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余培福很是满意。闲暇时刻,两个好朋友一起喝杯功夫茶,就是至尊享受。
农业是有生命力的,和阳光、空气、水源等息息相关;农业需要追求现代化,而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最终结果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让农户干农户能干的,把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生产环节交给服务组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便是生产托管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