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构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应急管理能力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仅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这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和应遵循的路径,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分别从协调、法治、效率等方面对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加强府际协调,升级治理体系。府际关系和政社关系的有效协调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维度之一。实现府际之间的高效协调,须完善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使突发事件的协调合作按照既定轨道进行,共同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一方面,适当激活地方政府应急自主权,强化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责任,采取激励措施减轻问责风险,在纠错纠偏机制中给予合理合法的容错空间,使其能够更加踏实地就地施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强化风险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完善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方面,政府要处理好“掌舵”和“划桨”的关系,不能以单纯的管制手段对社会力量进行管理,需要承认并肯定其不同于政府组织的独特优势,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面对突发事件时,要鼓励并科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并通过建立机制、畅通渠道、提供平台等途径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高效对接;同时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督,协助改善运行方式,合理规范组织行为,提高应急响应工作效能,减少政社协同中的系统性摩擦,将社会力量有机整合到现有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来。

端正工作作风,增强治理实效。面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公共管理者和决策者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身体力行的勇气和担当。首先要从源头把控好干部的选拔任免,优化升级干部队伍,在强调党性修养和政治品格的同时,加强对专业能力的考察力度。谨遵“能者上庸者下”的考察原则,对于身先士卒、敢为人先的领导干部公开表扬,有效激励,对于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则依法依规采取惩戒措施,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其次,要重视基层应急指挥体系的升级。基层社区作为离群众最近的一线力量,承担着繁重的社会治理压力,上级组织对社区工作的支持要通过细化指导体系,加强对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基层组织的政策执行力,并及时提供政策及资源保障,确保上级决策的有效执行和落实,推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完善;最后,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完善媒体监督和公民监督渠道。

转变宣导理念,修复社会信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其合法权益。首先,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利用好信息公开这剂特效药,及时公布决策制定执行中的相关信息,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当舆论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向公众澄清事实真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并实时跟进,公开处理过程和结果。其次,构建规范化的表达机制和表达渠道,以“疏”代“堵”,拓展完善公民参与途径,平等沟通,坦诚相待,细化沟通反馈,解决实际需求。最后,加强媒介素养,加强信息甄别和选择能力,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赋予媒体针砭时弊的勇气和底气,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的治理环境。

完善法治建设,夯实法治基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切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为应急管理现代化提供努力方向和改进标准。要下放应急预警权力,强化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责任,加强上下级政府间的应急信息沟通,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并定期进行系统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在不断完善法律框架的同时,采取有效手段保障法律落实。通过完善配套措施,出台相应实施条例,提高实际可操作性;增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形成执法合力;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工作,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使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勇于揭露违法犯罪现象,努力打造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法治体系和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应急管理。“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应急管理效率效能,需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数字技术创新治理路径,让科技创新为应急管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国家应急大数据平台和指挥调度中心,有效开展灾前监测预警、抗灾综合规划、灾后调查评估等工作,强化中央指挥力度和统筹调控手段;建立谣言治理平台,实时处理谣言发现、汇总、回应等系列工作,由被动辟谣转向主动治理,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管理决策科学化、救援精准化、资源配置高效化,有效修复社会信任;利用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的特点,建立去中心化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对慈善款项支出明细进行分布式管理,使资金和物资的来源、管理和调配全程透明化,方便广大公众监督和查询,约束公益组织行为,提高慈善活动效率。积极提升科学技术利用率,信息化赋能应急管理工作,在特殊时期更好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有效拓展公共服务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分配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集中优质资源,发挥服务职能,通过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为科研攻关提供保障。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地区困境儿童福利可及性及制度建设研究》(18BZZ03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吕志奎:《构建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急管理新体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5期。

责编/王克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