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营经济是新时代激发内需活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始终是”作为“两个毫不动摇”的延续和发展,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发展环境。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克服包括企业自发转型之困、营商环境完善之困等“四困”,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竞争中性为原则,破解支持民营企业的“新形式主义”,加快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民营经济 “两个毫不动摇” “两个始终是”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在2021年两会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今年将重点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努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壁垒和障碍。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改革开放40余年来,民营企业从小到大、民营经济由弱到强,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我国税收、生产总值、技术创新、城镇劳动就业、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的贡献分别达到了50%、60%、70%、80%和90%。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是新时代激发内需活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力量,但不可否认,民营经济发展仍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发展。“两个毫不动摇”论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而是协同演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次重申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从历史演进来看,“两个毫不动摇”凝结了历代领导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所在。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断,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极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为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首次作出“两个始终是”的新论断,即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两个始终是”是“两个毫不动摇”的延续和发展,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发展环境。
“两个始终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和生动实践,是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继承和发扬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在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民营经济发展实践以及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也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同时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经济企稳回升、不断复苏。但疫情仍在全球流行,世界经济发展仍旧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不确定趋势,这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民营企业带来不小挑战,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旧面临着严峻形势。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两个始终是”为民营经济发挥作用提供了保障条件,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两个始终是”不仅突出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也肯定了民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企业好不好,关键还在人。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应当是我们自己人,需要一视同仁。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协调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搭建起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框架,培育和发挥以民营企业家为核心的独特资源配置能力优势,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克服“四困”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要求民营经济能够转型升级,从传统要素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效率驱动发展模式,民营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能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从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来看,持续健康发展仍旧需要克服内外“四困”。
一是政策执行度不高之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直接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当前各地方重视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出台了各类支持政策举措。然而,有些地方出台政策举措太过频繁,但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落地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导致政策连续性不高,民营企业无法对发展环境形成稳定的预期。甚至有些地方的政策朝令夕改,打击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也破坏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是企业自发转型之困。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营企业依靠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亟须通过科技进步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创新驱动、要素驱动。民营企业如何把握创新驱动战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赋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利契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营企业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搭建起更为有效率的生产平台组织迫在眉睫。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自发转型升级往往存在巨大风险,需要政府不断支持。
三是营商环境完善之困。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长期性难题。民营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其中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最主要的渠道。但在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下,部分民营企业经营风险上升,制约着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进行异地投资、跨区域融资问题也不断凸显。由于身处异地,民营企业与当地的政府部门无法进行顺畅的沟通,加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市场准入存在壁垒,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依旧存在,一些领域对于民营企业仍然没有放开。
四是外部不确定性之困。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全球经济也处于较好的复苏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频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加剧,势必传递到出口型民营企业尤其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民营企业,而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牵制。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助推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新时代助推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竞争中性为原则,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民营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深化产业模式、对外开放、金融发展等方面的突破性改革。尤其是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快“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机器换人”的持续推进,以数字平台赋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破解支持民营企业的“新形式主义”,着力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一方面,鼓励地方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但是应当做到数量少、质量高,体系精、覆盖广,并且将政策的实质性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另一方面,实施更大范围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税率、社保费率、行政审批服务费等,着力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有效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快小微金融服务创新,有效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鼓励银行充分重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不断创新小微金融服务。尤其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更应当关注民营企业的融资,不断下沉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服务当地民营企业,切实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切实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出台相应的担保举措等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建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等机构,为引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信息渠道、融资渠道。同时,积极探索监管创新,实行差异化监管,鼓励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中向民营企业倾斜,并加大相应的正向激励力度。
四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准入和退出是企业参与市场的重要途径,完善企业准入退出机制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要全面深化改革,贯彻竞争中性原则,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不断优化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明确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在融资、市场准入、土地供给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业同样待遇。逐步放开相应领域,破解民营企业参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切实打破民间投资中的无形壁垒,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参与度,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
(作者为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BJY178)阶段性成果】
责编/贾娜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