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风文明 > 正文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观上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我们党一直注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

“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与方向,是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更要二者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增强文化自信、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指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会有正确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决定了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应看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应该是相互统一的,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这也是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道理所在。

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驰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宏愿而不懈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齐头并进。特别要看到,在国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在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不同思想文化、不同道德观念、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这些都要求我们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出发,继续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行动自觉。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我们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把科学文化和工业、农业并提,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愈加丰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体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这要求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到本世纪中叶,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势必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重要内容,强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充分表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不变的追求,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柱。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二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原则,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推动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提高思想认识,既要看到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也要看到更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还要看到二者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也指明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尤其需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欧阳雪梅)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