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把握基层治理对干部政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摘 要:政治能力是衡量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注重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是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应对风险挑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要求。展望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基层治理任务,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政治能力的要求,基层干部必须从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矛盾关系中找准政治定位,推动事业发展,提升政治判断力;从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中抓住精髓并深刻领会,提升政治领悟力;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类指示和决定,提升政治执行力。

关键词:基层治理 政治意识 政治能力 政治三力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郡县治,天下安。”基层作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其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能否高质量发展。而作为基层治理中最关键的一环之一,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则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干部能力建设尤其是政治能力建设提升到全局高度,多次就政治能力和政治本领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接着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以及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等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提高“政治三力”的重要性。

在迈入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全面准确把握“政治三力”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三力”,对于基层治理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等重大安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政治三力”的内涵与要求

把握政治判断力的深刻内涵

守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政治判断力的基本要义。具体来说,就是指领导干部在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时,要从政治大局出发,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变化,保持清醒头脑辨别事物的是非曲直,进而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类潜在的风险挑战。

随着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基层治理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基层党组织能力还不够强。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农村地区脱贫未脱“困”,面对人才大量流失的困境,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长期的整体规划,乡村治理能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部分基层地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分化程度较大,特别是基层“微腐败”问题以及一再出现的“苍蝇”“老虎”等反面典型案例容易引发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二是利益诉求多元化。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应地也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治理风险不断加大。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社会生产生活现实,往往需要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安全等各种突发事件。

破解这一系列基层治理困境,就需要领导干部切实在提高政治判断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系统思考,科学谋划,同时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耳聪目明”;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从细微之处发现政治问题,从刚呈现的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特别是要提高及早识别、防范、化解“蝴蝶效应”、“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的能力,避免各类政治风险和公共性风险的产生。

把握政治领悟力的深刻内涵

深入学习党中央精神,把党中央精神作为一切政治行动的度量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政治领悟力的基本要义。具体来说,就是指领导干部要运用政治思维深入观察和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现实问题,自觉承担政治责任。

基层政府作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末梢,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同时要处理各种社会信息和复杂的治理问题,面临着繁重的行政压力和多元的社会需求。一方面,不同地区在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基层政府很难将中央或者上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用“一刀切”的方式来执行;另一方面,基层政府虽囿于编制规模,人力有限,但仍需处理层层下达的治理任务及辖区内近乎全面的社会事务,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党中央的宏观政策和当地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并高效落实。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切实在提高政治领悟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主动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懂弄通其政治内涵、政治要求,做到领会不偏差、落实不走样,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另一方面要明确自身职责定位,做到对我国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心中有数。

把握政治执行力的深刻内涵

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路线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是政治执行力的基本要义。具体来说,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杜绝“表态积极、行动消极”等与党中央要求不一致的现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基本特点之一,基层工作压力大、难度高、强度大几乎已成为常态。一方面,基层政府作为治理体系的末梢,承担着从上到下不断加码的政策执行压力;另一方面,基层治理是整个治理体系中直面群众服务诉求压力的第一线,超负荷的治理任务下,部分基层干部可能会陷入“疲态治理”的怪圈。为此,要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政治执行力,要求他们立足岗位、务实奉献,不仅要经常“仰望星空”,坚持以党中央的要求为根本工作指南,及时校准自己的工作方向,更要注重“脚踏实地”,坚持底线思维,夯实落实之责,把抓落实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真抓实干办实事,担当作为解难题,不断创造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显然,“政治三力”从不同维度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其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政治三力”中,政治判断力着重强调领导干部的政治洞察力,要求他们从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矛盾关系中找准政治定位,推动事业发展;政治领悟力着重强调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解力,要求他们从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中抓住精髓并深刻领会;政治执行力则着重强调领导干部的政治行动力,要求他们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类指示和决定。从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看,政治判断力是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关键,政治执行力是结果,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当前基层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突出短板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背景下,我们追求的更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会在一个更加不确定性和更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中来实现,基层治理也注定会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基层治理任务,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能力要求,当下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强化。

战略思维能力有待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然而透视当下的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不难发现部分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维度:第一,全局性维度。部分基层干部安于一隅,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着眼于完成当下既定的政治任务,对于新形势下的基层治理工作缺乏全局性的思考和部署,无法识别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更无法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二,发展性维度。部分基层干部缺乏过程性思维,固守传统的“走一步算一步”的治理模式,无法从当前阶段出发制定谋划能够贯穿今后多个战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蓝图,从而影响着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三,矛盾性维度。矛盾是基于客观现实的反映,也普遍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而部分地区基层干部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不愿担当作为等原因,在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社会风险矛盾时常常推诿扯皮,消极躲避,更缺乏对矛盾的准确判断和解决能力。第四,创造性维度。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过分夸大过往“一刀切”的工作经验在当下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缺乏从战略高度主动创新,着眼未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防范风险能力有待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党赋予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当今世界已步入风险社会,我国各领域不确定性因素也不断增多。面对国内外严峻局势,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迫切需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提升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在成功抵御各类风险和危机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重大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一线,顽强拼搏,担当作为,疫情防控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在切实维护国内社会稳定的同时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疫情这面放大镜下,部分基层领导干部防范风险意识薄弱、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短板问题也暴露无遗。在风险发生之前,部分基层干部或是因为能力所限无法从苗头性问题中识别风险,或是因为受“不做不错”“怕担责”等不正确的政绩观影响,刻意瞒报潜在风险。风险爆发之际,部分基层干部更是由于经验欠缺或能力不足等原因,或是手足无措,无所作为,或是不经过科学评估就随意施策,从而将风险二次扩大化,对社会产生了更大危害。等风险暂时得到控制后,部分干部 “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不主动总结防范风险、化解风险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没有快速补齐自身政治能力的短板和弱项。

真抓实干能力有待提升。真抓实干是新形势下推动改革发展事业的重要基础。进入新时代,广大基层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积极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但是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基层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查研究不深入,部分基层干部在治理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习惯用过往的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中寻找解决方案;第二,决策部署不全面,部分基层干部没有践行“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忽视了问题导向,在缺乏科学调查支撑的同时随意决策,制定的政策治标不治本;第三,政策执行不彻底,部分基层干部或是在执行政策时本着“达标即可”的工作逻辑,一味地选择容易操作的政策执行,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落实效果大打折扣;第四,群众工作不扎实,群众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党的重要抓手,现阶段部分基层干部在开展日常工作时没有做到从思想上贴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疾苦,长此以往容易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担当作为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期,过去“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已不适用于新发展阶段,因此,如何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是当前干部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基层治理中,一些地区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屡次出现,“为官不为”成为了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在工作中一直固守传统的工作经验和方式,循规蹈矩,不求创新。个别干部甚至漠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奉行“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为官之道,宁愿平庸,也不愿承担风险。第二,部分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甘做“和事佬”,过度强调“组织和气”,对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或暴露出的事故问题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信奉“棒打出头鸟”的错误观念,不愿主动作为。第三,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经常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特别是在决策拍板时,既想有所作为,又怕承担风险,既想创新工作方式,又怕上级追责,最终只能为了“少出错”而消极怠工求安稳。

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政治三力”的建议

“政治三力”的提出为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指明了方向。鉴于当下基层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有效提高基层干部“政治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施策。

在导向引领上下实功,锤炼对党忠诚的首要本领。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为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我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化解实践中遇到的各类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为领导干部提升政治判断力提供了理论途径,基层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学懂、弄通、做实。其次,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信念、站稳立场,对党忠诚,时刻筑牢思想防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切实把讲忠诚、讲政治刻在心里、融入灵魂,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真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不移跟党走。

在融会贯通上下真功,锤炼贯彻落实的真本领。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重点在于能够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够将党中央精神具体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底盘”,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政策的最终执行者,要准确领会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内涵实质,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牢固树立坚决执行、马上就办的思想,一丝不苟,精准精确地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工作。此外,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融会贯通与有机结合,在充分领会党中央和上级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要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划,用实干让计划部署变成工作实绩,进而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从严要求上下硬功,锤炼担当作为的硬本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政治执行力的重点在于从严要求。一方面,要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责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各种新任务,基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过程管理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定期检查与专项督查同推进,推动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提升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激励广大干部不断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在实践中发扬“三牛精神”,立足自身岗位干事创业,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以担当作为的奋斗姿态回应时代呼唤。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已经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大领导干部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锤炼过硬本领,做一名勇于、善于、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姿态创造更多实绩。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AZD020)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林威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6日。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21年3月1日。

[3]《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并讲话》,中国政府网,2021年1月29日。

[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21年1月11日。

[5]刘帮成:《新时代干部治理能力短板识别及溯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29期。

[6]刘帮成、张宗贺:《“为官不为”行为的内容及结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责编: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