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强国之基、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19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这为我们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扭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着力解决重点产业“缺核少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确保关键核心技术不受他人限制。
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工作。打赢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必须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们要全面摸清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对外依赖的基本情况,重点摸清哪些技术或工艺目前还无法找到替代产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领域技术攻关。要积极寻找关键核心技术的“备选方案”,变被动为主动;对于找不到备选方案的“卡脖子”技术,尽早组织、动员各方力量进行重点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要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堵点”,将有限的科技资源用在“刀刃”上,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把握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技术供给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产品生产和商业化的全链条,实现引领性成果重大突破。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产业。瞄准重点产业,目的是突破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新产品,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形成高水平的重大工程,发挥科技对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围绕制造强国的新兴优势产业链做文章,加快攻克具备国际领先优势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要加快通用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共性技术创新,补齐关键系统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短板,培育壮大平台软件、应用系统、开源社区等新兴业态。要集中力量攻克操作系统、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科技领域的难题,打造安全可靠的科技产业生态链。
注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硬骨头”,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我们应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进一步畅通重点产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连接的渠道,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快速转化为高科技产品并形成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项目库和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动态发布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和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推进科技成果资源数据挖掘利用;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集聚一批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介机构,鼓励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开展高层次合作,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产出能力、熟化能力和转化能力。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欲致其高,必丰其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一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利益共享机制,让合作各方得到合理的利益回报,形成紧密的创新共同体关系。二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挂帅机制。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公开发布我国重点产业需要开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坚持“谁有本事、谁来挂帅”的原则,聚集最强的科研力量,组成科技攻关的“突击队”,立下“不实现技术突破绝不收兵”的军令状,逐渐突破各重点产业的技术堡垒。三要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把更多自主权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个人与团队激励等多种方式,把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使科技创新的源泉和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市场模式。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式,必须探索技术、资本、市场、产品相融合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新模式,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制定更加普惠性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前沿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投资力度,支持科技企业预留更多资金,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完善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模式,发挥财政投入杠杆作用,调动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实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大力培育智能应用系统,推动关联产业抱团发展,实现产品应用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