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特性、共性与联系

摘 要:城市与乡村是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重要领域,理解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城乡融合发展可为乡村振兴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前提条件,并致力于补齐城乡融合中的关键短板。二者均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是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改革和创新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的关键实施路径。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当前全党“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变后的战略重点。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主题、核心内容和目标。从理论上说,厘清二者关系,是我们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展开逻辑推理与分析、构建相关理论命题的基础。从现实角度来讲,理解二者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的前提。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概念的异同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互融互促的一种发展状态,或城乡由分割或对立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乡村振兴是指乡村重新恢复活力、实现繁荣兴旺的一种发展状态,或者乡村从落后衰败的发展状态进入繁荣兴旺状态的进程。从上述界定来看,二者有所不同。从外延来看,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的内容比乡村振兴宽泛,前者涉及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的发展,后者更注重乡村的繁荣发展。此外,二者有两个基本的共同点:首先,二者均描述了一种状态或一种进程;其次,从提出两个概念的政策背景来看,二者都是促进城乡发展的战略/政策修饰定语,均是特定的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均指向特定区域发展的理想状态和发展目标。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相辅相成关系

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中国城乡关系发展从“乡土中国”阶段转入“城乡中国”阶段[1][2],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由这个时代背景决定的。一个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同样融入在这个背景中的乡村振兴不能因自身的重要性而脱离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原因还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前提条件[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里可以看到,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或者说,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创造战略发展条件、提供发展路径和发展动能。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从动力角度看,重塑城乡融合关系,实现城乡发展要素、产业、市场及人力资源等的新型融合,有利于拓展乡村发展空间,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集中表现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4],乡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突出短板。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优先目标,致力于补齐这一关键短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不仅包括城镇的发展、乡村的发展,更包括二者间互融互促式的发展。因此,没有乡村的发展,没有乡村的振兴,就不是完整的城乡融合发展;离开乡村振兴,“瘸腿”的城乡融合发展就不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所希望的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包含关系

首先,城乡融合发展涵盖了乡村振兴。从概念范畴来说,城乡融合发展,包括城镇和乡村的发展,乡村振兴是乡村的振兴,前者范畴涵盖后者。应当深刻认识到,在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中,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可见,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两手抓”中的一手。因此,从范畴来看,城乡融合发展占主要地位,乡村振兴居辅助地位。

其次,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其目的,在这种意义下可以将乡村振兴归于手段层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清楚地论证了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从关系、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因此,从目的手段关系来看,城乡融合发展占主要地位,乡村振兴则包含其中。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在上一层级系统中的定位

站在同一个层级看,我们可以判定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辅关系;站在更高层级,我们可以进一步判别二者在上位层级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举措,二者均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家富强,既包括城镇的繁荣,又包括乡村的振兴。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逐步实现包括城乡共同繁荣在内的现代化国家目标。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说,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都致力于坚守共同富裕这一根本原则。贫穷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裕,大部分贫穷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共同富裕。从这一根本原则来看,城市繁荣,城乡分割,乡村衰败,一定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手抓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乡村振兴。

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来说,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均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二者均服务于化解主要矛盾这一目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需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解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得到满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为乡村发展滞后、乡村处于短板位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以破解。这就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全力推进各项“三农”工作,助推乡村发展新局面,焕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含的共同发展路径

改革是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同发展路径

改革是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改革才能打破城乡分割、农业农村衰败和发展停滞的格局,破除阻滞农业农村发展的障碍因素。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改革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旧有体制机制:要改革不利于城乡要素畅通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制度,重点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资本流通等制度,进一步促进城乡人口、人才、土地使用权、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通;要改革造成城乡产业发展差距较大的产业制度,打破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的布局失衡局面,构建城乡业态互融发展且信息化现代化水平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要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政策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改革不利于乡村振兴的旧有体制机制:要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思路,从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中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把先进的外部要素、技术、经验、机制等更大范围地引进到农业农村;健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改善目前农民在农业发展和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组织程度发育不足的状况;消除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通过改革打破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改革掉农村背负的沉重社会保障事业负担,化解农业农村发展的细碎化问题等等。

创新是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同发展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发展状态或者发展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是一连串的创新。通过一连串的创新,可以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装上超强马力的引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正是因为有了创新,近十年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过去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大地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要用创新去启动新的前进引擎,开创城乡发展的新天地。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创新为路径,主要是要推进思路创新。要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城乡融合式的社会治理,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要推进科技创新,要促进利于城乡融合的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应用,向科技创新要生产率,把现代智慧产业科技融入城乡发展进程,不断缩小城乡科技差距。

推进乡村振兴,以创新为路径,主要包括农村产业经营领域创新、农村建设领域创新、农民生活领域创新。农村产业经营领域创新,就是要用创新技术和手段发展农村产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动力。农村建设领域的创新,就是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农村建设、管理和治理水平,增强农村社会发展活力。农民生活领域的创新,就是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成果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消费动力和生活动能。

【本文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项目编码:No.71673274)、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外农业经济与贸易”(项目编码:ASTIP-IAED-2021-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刘合光:《优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2021年第5-6期,第29-33页。

[2]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第128-146页、第232页。

[3]-[4]刘合光:《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1期,第14-20页。

责编:贺胜兰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