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大流行,激活了现代风险社会的潜在危机,加剧了各类风险的解决难度。因此,通过思政课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普及风险教育,帮助其增强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构建全民参与的现代化风险应变体系,尤为迫切和必要。借助思政课进行风险教育是开拓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的需要,是国家发展所处阶段的国情需要,是强化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现实需要。在借助思政课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风险教育时,要注意把握适度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
【关键词】思政课 风险社会 风险教育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开展并普及风险教育,增强民众的风险意识,提升民众对风险的鉴别能力、抗击能力,构建全民参与的风险应变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以来,这个概念就受到了各国学者的持续关注与研究。西方社会理论家(包括贝克和吉登斯在内)倾向于把“人为不确定性”(科学、技术、制度、文化等)导致的风险社会称为现代风险社会,用来区别以自然风险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风险社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9·11”事件、SARS病毒、2008年金融危机、福岛核泄漏等各类危机事件,强化了大众对风险的感受,现代风险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从源头和传播方式来看,是传统社会自然风险和现代社会人为风险的双重叠加。病毒本身来自于自然界,但是现代文明滋生的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盲目地凌驾于自然之上,同时也把自然界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带入了人类社会。交通的便捷加速了病毒的传播;网络谣言滋生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大国关系震荡;世界生产放缓,经济发展减速,疫情危机治理代价高昂。可以说,带有“黑天鹅事件”特征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现代化社会中暗藏的多领域多层次风险不断暴露。
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进程使风险社会的表现更为复杂,社会的快速发展将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
第一,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买房难、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不平衡等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如何突破?何时突破?诸多问题未知待解,增加了民众对未来发展的担忧。第二,经济发展模式风险。高投入、低产出、高排放等粗放式经营带来的发展成本过高问题亟待破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模式转换、适应问题突出。第三,高速发展导致的治理风险。制度漏洞、利益藩篱等极易导致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风险责任追究陷入窘境,引发民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第四,思想文化领域的风险。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信仰危机、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了各类风险的解决难度。
“风险社会理论向我们昭示,在一个高风险和多危机的社会中继续推进现代化和社会转型,风险和危机意识具有极端重要性。”反观我国社会现实,在儒家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国民形成了和合、中庸、安居乐业、报喜不报忧等文化心理,相对缺乏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因此,在全社会开展并普及风险教育,增强民众的风险意识,提升民众对风险的鉴别能力、抗击能力,构建全民参与的风险应变体系,尤为迫切。青少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建设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培育其风险意识与风险危机化解能力,是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的风险应变体系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是国民通识教育类课程,探讨借助此类课程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风险教育,是在教育领域具体落实构建风险应变体系的逻辑起点。
借助思政课进行风险教育,是拓展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的需要,是国家发展所处阶段的国情需要,是强化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现实需要
首先,借助思政课进行风险教育是拓展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的需要。风险意指将来发生某种损失或付出某种代价的可能性。思政课所培养的时代新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因而必须要具备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科学人文素质与国际视野,要对现代风险社会中的各类具体风险有足够的理性认知和前瞻性的应对策略。借助思政课开展各类风险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敏锐地捕捉到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以及自身安全的风险信息、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在风险识别与处置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帮助青少年学生从社会制度层面明辨是非、搞清孰优孰劣,更要从风险角度阐述不同体制下风险的不同本质,厘清缘由,增进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资本—技术—政治三者联姻下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相关风险与我国改革开放利用资本发展经济所产生的相关社会风险,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根本区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代社会风险是资本逐利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资产阶级通过技术手段和政治伎俩转移风险,绝大多数无辜的无产阶级为其“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导致的风险买单。社会主义中国利用资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社会阵痛和各类风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敢于直面应对,并且善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提升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每一场看似相似的风险事件中,自私的资本至上性与无私的人民至上性都能够得到彻底的检验。思政课中的风险教育既要立足于风险本身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相应的科学素质教育,还应超越风险本身,不断拓展青少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人文素养。
其次,借助思政课进行风险教育是国家发展所处阶段的国情需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政课教育教学同样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当今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风险因素和动荡源头增多,国家发展正处于历史交汇口,因此,青少年学生不能置身事外。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文化知识,增长本领才干,以立足社会,彰显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思政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此,思政课必须要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风险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辩证看待社会深刻转型中的风险与困难,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保持定力和信心。思政课中的风险教育应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理论修养。应通过深入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帮助青少年学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当前,国家“十四五”蓝图已绘就,青少年奋进正当时。
最后,借助思政课进行风险教育是强化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现实需要。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家国情怀是当下国家发展状态的生动体现,也是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个体意识强烈、理性务实、精致利己、拒绝权威、思想活跃、自信张扬、脆弱敏感等词汇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群体标签。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许多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如较强的竞争意识、较高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较理性的处世能力等;也能看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如过度追求自我价值、抗挫折能力差、太过现实主义等”。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规律,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思想政治课提升教育实效性的最佳路径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激活了现代风险社会的潜在危机,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已有风险与新发风险交错,国内风险与国外风险并存。为此,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把现实热点事件作为教学的生动案例,依据“00后”的群体特征,借助风险教育,对其进行危机意识培养、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警醒他们“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借助风险教育,因势利导,利用青少年学生身上自带的闪光点,激发其学习的兴奋点,矫正其思想观念的偏差点,增强其对风险与挑战的耐挫力,最终使其成长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每一代青年都有其历史际遇,唯有勇敢扛起风险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实践中放飞个人的青春梦想。
教育是一门艺术,思政课中的风险教育也不例外,同样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策略。首先要注意适度性原则。教师需要关注学情,不能自说自话、自导自演,“万金油”与“满堂灌”式教学会引起学生对授课教师、思政课程、风险教育内容的排斥和反感。因此,教学要张弛有度,要给学生预留思考、消化的时间与空间。其次要注意情境性原则。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建有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专业设备,最大程度地构造某种灾难发生的虚拟场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风险教育。面对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教师应适时辅以理论指导,涵养学生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当然,如何紧密结合思政课程和施教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进行风险教育,依然是一线思政课教师与教育研究者要面对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作者分别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研项目“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szjyxm03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②杨海:《中国社会结构性风险防范与治理机制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③徐瑞萍:《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危机教育》,《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6期。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⑤王海建:《“00后”青少年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0期。
责编/刁娜 美编/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