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风文明 > 正文

文明乡风里的小康图景

“没有文明乡风的小康,也不是真正的小康。”当涂县太白镇太白村党总支书记陈益秋说,2012年因整村推进,全村超九成的人家集中搬迁到安置小区,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在2017年以前,富了“口袋”的村民并没有富了“脑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日见抬头,人情债层层加码,压得太白村民喘不过气来,树新风、传美德的乡村治理迫在眉睫。

2017年初,面对旧风陋习,村“两委”决定要把这个歪风邪气“刹一刹”,让邻里感情返璞归真。村里把农民文化乐园改成大礼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红白事“一条龙”周到服务。2017年3月份,村民孙涛成为第一个“试水”的人,把婚礼从饭店改到大礼堂举行。“相比在饭店办酒席,单就饭菜这一块,一桌就省了好几百元,我家本来就不太富裕,要按以前的风俗只能硬着头皮办;现在有了这个大厅,场地设施不用操心,一桌300元的标准既丰盛又实惠。”孙涛的现身说法逐渐在村民口中传开。截至目前,全村已简办红白事76场,为村民节省130余万元。

“推进移风易俗,刚开始靠的是镇村干部和村民磨嘴皮子,搞一次红白事,上门宣传、沟通最起码要五六次,乡风文明还得有一套制度约束。”陈益秋说,后来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四会”,由“一约四会”来规范、引导村民,效果确实好了不少。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启用后,又制定了《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对移风易俗示范点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配套完善厨房、音响、电子屏等硬件设施,并调整农家宴席菜单。自此,红事新办有了新标准,白事简办有了新变化,红黑榜有了新模样。无论你家有钱没钱,来移风易俗办事大厅办喜事,一样有面儿、有范儿。

“盲目攀比害死人,债台高筑慌了神,金钱婚姻感情薄,走人!……文明乡村讲文明,男女老少笑开颜,告别陋习树新风,前行!”一首三句半《移风易俗实在好》在村民中争相传诵。村里还把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等组织起来,把新政策、新思想、新理念,编进文艺节目和文体活动之中,通过文艺巡演、读书会、村头小喇叭等接地气的形式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打造了“乡村文化大舞台+”“移风易俗·礼乐太白”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为了激励村民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村里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严格落实网格员包保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员联系包保群众优势,全村共有7个网格党小组、20名网格员,按照包宣传、包摸排、包报告、包劝导、包服务的“五包”要求,全程为村民实行动态跟进、全程帮助服务。招募村民志愿者组建“礼乐太白”“喜来乐”多支志愿服务队。村“两委”成员轮流当起婚礼主持人、证婚人,老大爷成了统筹保障的志愿者、大妈们成了帮厨服务的志愿者、小嫂子们成了文艺活动的志愿者。多年不见的邻里互助再次重现,变的是大爷大妈小嫂子的身份,不变的是那浓浓的邻里互助情。

村里还建起了志愿服务超市,制定《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对全村1000余名志愿者开展星级评定并予以褒奖回馈,鼓励村民参加志愿活动赚积分,积分可在超市兑换日用品和小家电。太白村如今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户户争相比信用的良好氛围,一场移风易俗带来的大转变为村民减了负,让民风更净、乡风更纯。

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的同时,村里还充分挖掘好婆婆、好媳妇、法律明白人、优秀志愿者等身边先进典型,在每个自然村的显著位置和家门口张榜展示先进事迹,让村民们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带来了“乘数”效应,更带来了文明乡风。太白村承办了全县移风易俗现场会,向全县130个行政村分享了经验做法,还先后吸引来中央文明办及山西、内蒙古等46批次省内外调研考察组到村考察。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