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球化思潮的当前态势及应对之策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迎来了新的前进动力。世界经济开始复苏,贸易、投资等重要指标有望回调;大部分主要经济体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价值。但从经济利益和国家权力的视角来看,阻碍全球化的力量依然强大。因此,如何打造更为包容、均衡和公平的新型全球化,是各国的共同使命。

【关键词】全球化 反全球化 新冠肺炎疫情 国际社会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是现代世界体系的重要特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趋势发生深刻变化。冷战的结束揭开了新一轮全球化高歌凯进的帷幕,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从经济角度暴露了全球化存在的严峻问题;2016年以来,极端民族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反映了全球化面临的政治压力;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给全球化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诸多负面因素的叠加下,全球化似乎进入了谷底期。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经历了低潮之后,全球化正迎来新的积极因素,积蓄着再次前行的蓬勃力量。

世界经济走出谷底,有望推动全球化活动触底反弹

从经济全球化来看,2020年可以说是最为困难,同时也是最为特殊的一年。所谓最为困难,是从贸易、投资以及跨境旅游人数等核心指标来看,全球化大幅倒退。据世界贸易组织2020年10月份估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其下降幅度大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全球贸易数据相比,全球跨境直接投资萎缩更为明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超过40%。在人员跨境流动方面,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跨境旅游人数大跌74%。所谓最为特殊,是因为2020年经济全球化陷入谷底是由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所导致,而非传统的全球经济危机或者世界性战争。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减少感染人数是各国政府面临的第一要务。从控制疫情出发,各国政府纷纷加强边境管控,受此影响,跨国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大幅降低。

最为困难和最为特殊的2020年已经过去,考虑到2021年上半年疫苗在全球范围内接种,疫情可能会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疫情缓解,世界经济将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据估计,2021年全球GDP有望增长5%左右。伴随着GDP逐渐恢复正常,全球贸易亦将有所增长。

对于2021年贸易、投资和跨境旅游人数的预测最终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但这些指标出现反弹的总体走向较为确定。此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外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也将有助于跨境经济活动开展,从而有利于全球化发展。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达沃斯论坛致辞时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等理念和原则,结合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推动全球化一以贯之的积极立场,也表明中国愿意为全球化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2020年GDP增速为2.3%,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可以说,中国已成为当今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因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而出现经济增长大幅下降,但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并未陷入大萧条时期“以邻为壑”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陷阱,而是出于维护多边合作的考虑尽力推动一定规模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协议,为全球化积蓄力量。疫情当中有两大影响深远的经济协议需要重点提及。一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成员国是15个亚太国家,代表着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包括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这也是中日两国之间达成的首个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达成有力地证明了贸易自由化的力量,制约了贸易保护主义。二是中欧投资协定。中国和欧洲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其在全球化上的动向为全球所关注。双方达成的投资协定不仅涉及简单的投资保护措施,还规定了更为重要的投资自由化内容,向世界传递了中欧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明确信号。以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所确定的规则为基础,中欧双方未来在投资领域将更为开放。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化思潮

支持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两种思潮都源于对全球化后果的判断。简而言之,全球化思潮建立在对全球化“重要”“善”的认知基础上,而反全球化思潮建立在对全球化“不重要”“恶”的认知基础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气候变化这两大全球性问题,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从“去全球化”到“全球化”的认知转向。

在全球化问题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疫情确实严重干扰了全球化正常运行,导致全球化的各主要衡量指标大幅下降,使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这是全球化的代价。但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人类社会,无论承认与否,全球问题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绝不是一国所能解决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解决,这是全球化的必然。一是疫情传播控制问题。单凭一个国家难以真正控制疫情跨境传播,人员跨境、物资跨境乃至生物跨境都可能带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跨境传播。除非闭关锁国,否则不可能完全控制疫情,而闭关锁国的代价很可能会带来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对一国政府而言,这将比疫情所带来的威胁更大。二是抗疫物资全球生产与全球分配问题。各国产业比较优势不同,抗疫物资生产能力也大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抗击疫情,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统筹物资生产与分配。事实证明,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和药品等关键物资的供应,在生产链全球化的时代,只能通过全球协调加以解决。对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为重要的疫苗,其快速研发、生产与分配进一步证明了全球化的价值。虽然目前全球范围内主流疫苗的研发都有其主导国家,比如美国的辉瑞疫苗、中国的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但其成功面世离不开各国的分工合作。例如,辉瑞疫苗实际上是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BNT公司共同研发的。而中国的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由于无法在国内找到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病例,也必须到其他国家进行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疫苗的分配问题上,全球协调和合作更是必不可少。在某种意义上,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全球化本身动力不足的状况下,以一种极端方式向世界各国发出全球化倒退的致命警示。全球化已经不仅是简单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也不仅是国家战略竞争问题,更是现实的、事关人类生存的问题。

另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的严峻挑战。以2020年为例,从澳洲山火到非洲蝗灾,从亚洲洪水到美洲飓风,这些重大气候事件表明,气候灾难问题正加速到来。极端气候事件跨越国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威胁。而缓解改善极端气候,需要人类社会刻不容缓地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也朝着有利于全球化的方向转变。原本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所退缩的美国,由于接连受到飓风和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冲击,民众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1年1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约有65%的美国民众认为气候变化是严重威胁。近期美国政府宣布重返《巴黎协定》,也有顺应国内民众关于气候变化议题态度的考虑。整体而言,各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都较为坚决,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疫情防控之外另一个长期推动各国合作的全球性议题。

反全球化力量依然强大,需正视应对

从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和生态议题的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全球化逆风退潮后,反全球化力量有所下降,支持全球化力量取得更大优势,全球化发展将重获动力。全球化动力来之不易,国际社会各成员需要共同努力,避免无谓的反复,防止新的倒退。观察近年来全球化的潮涨与潮落,当前国际社会尤其要正视两种反全球化力量。

一是基于经济福利算计的反全球化力量。虽然全球化会给各参与方创造正向的经济福利,但在分配问题上存在两方面矛盾。其一,国家间的经济福利分配矛盾。即使绝对收益为正,但从相对收益的角度来看,一些反全球化的国家认为全球化是对自身福利的相对剥夺。此前,美国“退群”和英国脱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为此,新的全球化应实现更为均衡的利益分配,使更多全球化的参与者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福利增加。在应对全球化国家间福利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时,各国应通过双边协商或多边协调解决问题,避免采取单边手段。单边主义既于事无补,也损害全球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感觉利益受损的国家也要采取必要措施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如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相比于去全球化举措,这才是更优选择。其二,国家内部的经济福利分配矛盾。全球化分配的更大问题在国家内部。当一部分国内群体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而另一部分群体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便成为反对全球化的中坚力量。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群体间进行利益协调,维护全球化利益在国内分配的总体公平。而要做到全球化利益在国内公平分配,需要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这对一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考验。在此意义上,全球化是政府治理能力的“磨刀石”和“推进器”。

二是基于国家权力评估的反全球化力量。和财富分配不均衡一样,国家间权力分配也存在差异。特别是霸权国,其对权力升降尤为敏感,如果认为自身权力因为全球化而下降,霸权国便会制定阻碍全球化发展的政策。其决策逻辑在于,既然本国权力因全球化受损,而他国权力因全球化而上升,那么只要中止全球化,就会中止全球权力转移的进程。然而,中止全球化也会给本国权力带来新的威胁,损害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冲击本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如果霸权国沉迷于权力得失思维,即便回归全球化,也将是残缺的、本质上排他的全球化,是不利于全球的全球化。

总体上,在经历了数年的停滞乃至后退后,全球化迎来了新的支持力量。这是全球化发展的机遇所在。可以乐观地估计,未来全球化同全球经济一样,也会呈现温和复苏的态势。但同时,反全球化的力量依然强大,其影响不可小觑。从更好地推动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国际社会需要正视反全球化力量的各种诉求,并采取措施加以妥善解决。过去几年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或者去全球化的表现,是对全球化不合理之处的反抗。如果完全无视反全球化力量,认为其诉求无理、荒谬,不是全球化发展的平衡之道,也会使得全球化遭遇新的阻力,导致未来出现新的反全球化浪潮。在这个意义上,打造更为包容、均衡和公平的新型全球化,是各国的共同使命。

(作者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专项“充分利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应对中美贸易战研究”(项目编号:19VDL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全球投资趋势监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网,2021年1月24日。

②《全球经济展望》,世界银行网,2021年1月5日。

③《货物贸易晴雨表》,世界贸易组织网,2020年11月20日。

④《世界旅游晴雨表》,世界旅游组织网,2021年1月。

⑤“人民气候投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网,2021年1月26日。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2021年2月28日。

责编/马宁远(见习)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