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对福建省83个县市区*综合创新发展能力的测评报告

重要发现:

·在福建省83个县市区中,综合创新发展能力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县市区分别为:福州市鼓楼区、泉州市晋江市、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市海沧区、厦门市集美区、福州市仓山区、厦门市同安区、泉州市鲤城区、宁德市蕉城区、福州市福清区。其中,厦门市有4地入选,福州市有3地入选,2地位于泉州市,1地位于宁德市。

·本次测评报告的结果能够反映出福州市、厦门市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在区域综合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福州市鼓楼区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的得分均位列福建全省前列,在发展活力和制度环境两项一级指标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泉州晋江市位列第二名,在知识和技术成果维度上表现尤为亮眼。晋江市始终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坚守实业、坚持创新,在推动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培育和发展新型实体经济。

·厦门市思明区排名第三。作为厦门市的中心城区,思明区不断突破空间瓶颈,坚持转型升级和统筹兼顾,在实现老城区有机更新的同时,不断地推动城区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福建省83个县市区在综合创新发展能力各项指标得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从侧面反映出福建省各地在综合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目标,积极对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进行规划部署。

近年来,福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快建设、培育和储备一批重点领域创新平台,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积极创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发展等举措,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2018年,福建省政府在已出台的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等创新激励政策基础上,再出台了七条措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县级区域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县市级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了解县一级综合创新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优势和不足,对福建省统筹布局全省创新发展战略和推动县市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篇报告在已有的综合创新能力测评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创新发展实际和福建省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更新完善综合创新发展指标体系,从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果与标准化、全域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构建综合创新发展指标体系,对福建省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等9个市的83个县市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县市区创新发展的长处和短板,归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推动福建省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和福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整体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福建县83个县市区综合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

基于对综合创新发展的内涵、框架的创新机理分析,并考虑到县市区在城市综合创新发展中的功能与基础性作用,结合福建省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问题,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则,设计了福建省83个县市区综合创新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县域综合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福建省83个县市区作为评价对象,按照所收集的最新可用数据计算出各项得分,通过综合创新发展指数(county territory innovation index,CTII)和综合创新效率指数(innovation efficiency ratio,IER)两项综合指数对各县市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进行评价。其中,综合创新发展指数是指县域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由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加总计算得出;综合创新效率指数,反映的是县域的综合创新效率,是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的比率,它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同等创新投入条件下综合创新效率指数越高,能够获得的创新产出越多。创新投入可以从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宜商环境、创新环境)、人力资本和研发(教育投入、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基础设施(通用设施、可持续性发展)和发展活力(信贷&贷款、经济实力、协调度、富裕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考量,然后再根据县市区实际情况细化落实到具体指标。创新产出可以从知识和科技成果(知识发明、知识应用)和创新性产出(产业优化、创新溢出)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再根据县市区实际情况界定具体的指标。

指标的无量纲化、权重以及计算

为了增强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在对指标数据的选择和设定过程中,根据指标的类型和特征,分别通过归一化(Normalization)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两种方式,对各三级指标数据分别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采用“逐级等权重法”(gradual equal weight,GEM)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而言,两个准则层的权重均为1/2;在某准则层下,一级指标的权重为1/k(k为该准则层下一级指标的个数);在某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权重为1/m(m为该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在某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权重为1/n(n为该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个数)。因此,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为1/(2*k*m*n)。

在计算方法上,本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comprehensive index evaluation,CIE)评价福建省83个县市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首先,在明确评价目标和遵循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基于已有的成熟创新评价指数,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以及一级、二级指标。然后结合县域的创新驱动要素,选取三级指标;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并在获得各三级指标的数据后,进行去量纲化等数据预处理并转化为标准化分值,根据赋权计算各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准则层的分值,最终计算出综合指数分值。其中:

按照权重系数及计算公式得出的综合指数得分如表2所示。

2

3

 

测评结果

福建83个县市区综合创新指数排名

福建省83个县市区中,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福州市鼓楼区、泉州市晋江市、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市海沧区、厦门市集美区、福州市仓山区、厦门市同安区、泉州市鲤城区、宁德市蕉城区、福州市福清市。另外,福建83个县市区中综合创新发展能力较高多为市辖区,而县或县级市的创新能力得分相对较低;各地级市下属县市区之间的综合得分也呈现出显著不同,从侧面说明福建省在综合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

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分别来看,厦门市海沧区、福州市鼓楼区、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市同安区、泉州市鲤城区在创新投入方面得分较高,位居前五;泉州市晋江市、福州市鼓楼区、厦门市思明区、福州市仓山区、宁德市蕉城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得分较高,位居前五。

从综合创新效率指标来看,综合创新效率超过100%的县市区只有两个,一个是泉州市晋江市,另一个是宁德市蕉城区。这两个地区都十分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模式。晋江市始终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营造良好的政企互动环境,着力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蕉城区则是从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入手,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培养了新能源、冶金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外,漳州市芗城区、福州市仓山区、福州市鼓楼区、厦门市集美区、福州市晋安区的综合创新效率也位于全省前列。

综合排名前十的县市区分析

福州鼓楼区的综合排名位列第一,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的评价均位列全省前列,在制度环境和发展活力两项一级指标上的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鼓楼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了华为软件开发云、数字产业基金大厦、“知创福建”等一系列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发展、培养、激励机制,在服务模式和创新生态上不断升级,为区域综合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条件和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创新产出方面,鼓楼区创新活力持续释放,2020年新增14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17家企业入选全省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瞪羚创新企业,23个项目入选全省数字经济百项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另外,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样推动了鼓楼区城市治理创新,“鼓楼智脑”作为高度集成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通过接入全区2000多路视频信号和167个老旧小区社区监控等,汇聚了各方面相关数据资源,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动态信息网,使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

泉州晋江市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排名第二,综合创新效率高达106.30%、排名第一,在知识和技术成果维度上表现尤为亮眼。晋江市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务实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晋江市通过着力打造“新制造”产业格局来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发挥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晋江市营造了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构建企业小生态、产业中生态和社会大生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蓬勃发展。在城市建设和民生领域,晋江市多措并举,通过不断提升城市景观面貌,丰富功能内涵,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落实“待遇均等化、保障全覆盖”,不断提升晋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

厦门思明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排名第三。思明区作为厦门市的中心城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资源集聚、配套成熟等优势,不断突破空间瓶颈,坚持转型升级和统筹兼顾,在逐步实现老城区有机更新的同时,不断地推动城区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在城市建设方面,思明区相继启动11个大片区的城区有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加强道路改造和基础设施完善,在全市率先以“预商谈+预签约+发布房屋征收公告”的全新模式推进片区改造,成为全市整建制村改造典范。围绕主导产业,思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配套服务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同步推进,瞄准高端、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近年来,法国依视路、优必选、美团等企业总部相继扎根思明,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引擎,以金融、商贸、旅游、会展、文创、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为驱动的“1+6”主导产业发展路径。

厦门海沧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排名第四。海沧区在基础设施、发展活力、知识技术成果和创新投入等评价维度上,均在全省排名前列。海沧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突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出具有持续创新转化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2020年,海沧区实施“三高”企业倍增计划,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实施10批科技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双百人才”企业47家;联合清华大学共建SiP公共技术平台。同时,海沧区还深入推进“跨岛发展”战略,日趋完善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为海沧落实跨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厦门集美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排名第五。集美区立足产业导向和企业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扶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政府资金+产投基金+社会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以惠企政策的有力扶持,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辖区内产业的转型升级。集美区还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当前已经形成以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教育部“蓝火计划”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协同创新体“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另外,集美区依托卓越创新中心等专业机构精准辅导企业,创新设立企业首席技术顾问,引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要素;依托机械装备、软件信息和服务、文化创意和旅游、现代物流、新材料、都市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链,集美区正在加快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的跨岛发展新市区。

福州市仓山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排名第六。仓山区坚持“一手抓产业提升,一手抓城建提质”的总体思路,围绕加快打造“智能仓山”的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智能产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区级领导联动招商、云招商等机制,大力实施云招商、走出去招商、以商招商等举措,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逐个产业研究、点对点精准招商,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生态伙伴和更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向仓山集聚。仓山区还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全区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个。当前,仓山区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智能产业发展加速,智能应用创新平台规模壮大。其中,星网锐捷入选2020年全国首批科改示范企业,福建吉诺、凯米网络等2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未来“独角兽”企业,福州交通信息等6家企业入选“瞪羚”创新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3家。

厦门市同安区的综合排名位列第七,在创新投入方面排名第四。同安区以强化创新驱动为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投入上,同安区设立新旧动能转化等4大板块区级产业引导基金,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引进趣加加、华云集团等9个高能级项目;积极设立众创空间、创业团队,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育“两高”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推动食品加工、水暖厨卫等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2020年,同安区引进了腾讯云区域总部、寺库区域总部等50多个优质项目,新增省、市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6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获国内专利授权2871件。

泉州市鲤城区的综合排名位列第八,在创新投入方面排名第五、创新产出方面排名第十。鲤城区位于泉州市中心,辖区内分布火炬工业区、临江工业区、延陵工业区等十余个工业小区,主要支柱产业为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等。在产业方面,鲤城区不断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深入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和发展智能制造;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毫米电子公司片式厚薄膜生产线、火炬电子公司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高技术产业化等2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鲤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8.55亿元,增长3.6%,全区38个在建重点项目实现投资82.85亿元;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7家企业入选市瞪羚企业培育库,10家企业获评2020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家,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27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8件,创新动能不断提升。

宁德市蕉城区的综合排名位列第九,但其综合创新发展效率达到了104.7%、位居第二。围绕“再创黄金期、建设新蕉城”的中心任务,蕉城区加快实施“创双百促提升”赶超行动,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蕉城区从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入手,聚力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路网、桥梁、水电等方面的要素保障,瞄准国家提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培育壮大新兴动能,蕉城区全力打造新能源、冶金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中铝铜冶炼基地、联德冶金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2010年从零创业的宁德新能源已经发展成拥有多达三万人研发和生产团队的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并培育出两个世界级企业, 其中时代新能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一的“独角兽”企业。2020年,蕉城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2.8亿元,增长12.6%,增速领跑全省;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宁德时代公司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大奖;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开工建设,新能源获批建设省重点实验室。

福州市福清市的综合排名位列第十,在福建的县级市中排名第二。福清市把推动智能制造和创业创新作为打造制造业强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造转型之路。福清市推动智能制造的一个着力点是龙头示范,如福耀集团为实现全球化的智能制造,全面升级生产管理系统,打造“福耀工业4.0”;冠捷公司对其液晶显示器制造基地进行智能改造,提高了新厂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效率。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福清市在化工新材料、电力能源、医药、纺织等行业已普遍推广应用智能化装备。构建适宜的政策环境和活跃的科研平台,也是福清市推动智能制造创业创新的着力点之一。此外,福清市创新驱动发展还依赖于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2019年,福清市融侨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千亿大关,成为福州市首个千亿产业园,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百强榜单。2020年,融侨、江阴、元洪、蓝园四大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500亿元。

4

新发展阶段福建省全域综合创新发展展望

进入新发展阶段,福建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要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就应当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大创新支持投入力度,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发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在产业布局上,福建省应抓住数字转型这一关键机遇,持续深入实施“数字福建”战略,推动制造产业向“智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在区域布局上,福建省应继续支持福州、厦门、泉州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引领极”,引领带动周边县市围绕特色产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要破除顽固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完善技术市场竞争机制。各县市区需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和发展目标,找好自身发展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在对外开放上,要加强与中国台湾地区和金砖国家的创新合作,加大力度打造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和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十四五”时期,福建省应当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以数字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融合迭代推进产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创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当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利用物联网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的特点,加强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的研发。同时,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制造,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制造产业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效率,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开发人工智能未来应用场景。此外,还应当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政府治理科学化、智能化,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成为重要的创新主体

从总体上看,福建省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中上的位置,但全省研发经费强度相对偏低,在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应进一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的支持。由大学、科研院所牵头,高科技企业参与建设,共建具有硬实力的科研基地,强化基础研究。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平台的投入与扶持,学习“双创”的先进经验,提升政府精准服务能力,通过建设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孵化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大众创新热情。还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将高校新校区、科研院所与相关科技企业统一规划、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引进转化,畅通产学研体系,开发新主体,完善新功能,建好科研设施。积极做好科技创新服务工作,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为企业提供进行研发和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将企业打造成强大的创新主体。另外,应当结合福建实际,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区域创新的协同发展

201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提出福建省将借鉴中关村试点政策,积极创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厦门、泉州是福建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因此,可以以福州、厦门、泉州作为福建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极”,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带动内陆地区围绕特色产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一方面,要弱化区域之间的“边界效应”,破除阻碍创新资源流动的行政壁垒、交通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壁垒,促进创新资源尤其是人才人力资源在区域中的有效流动配置,加快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区域协同发展。同时要发挥核心创新城市的集聚优势和知识溢出效应,通过合作研发和跨区域技术交易的方式,使“引领极”的创新成果能够为省内其它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不同地区要有规划地统筹布局产业分工,各城市要打造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中心,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如福州片区重点发展光电显示、集成电路、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产业;厦门片区重点发展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泉州片区则重点发展微波通讯、存储器、机械装备、太阳能光伏、精细化工等领域。

发挥福建在“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合作、海峡两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

以“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为抓手,用好用足各项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推进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一要积极作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建设“海丝”核心区,加快构建以福州、厦门、泉州等港口城市为支点、衔接“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高效便捷的通道网络,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空联系。二是加大力度打造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借力“金砖峰会”,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通过政策协调、人才合作、项目开发等合作途径,积极与金砖国家展开合作,不断汇聚金砖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全面打造科技创新、工业与数字经济、贸易投资、人才培养四大合作中心和政策协调平台,将创新基地打造成国际化的资源集聚平台。三是推进闽台深度融合,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以漳州作为闽台深度融合的中心,强化闽台经贸往来,深化对台产业合作,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积极组织闽台产业对接,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拓展电商等销售渠道,助力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

*注:福建省辖3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42个县,共计84个县级区划,本测评未包括金门县。

(本报告还对理论分析框架、指标评价体系、各县市区一级指标得分等进行详细分析。因版面承载内容有限,仅在此呈现部分内容,如需获取本报告完整版,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5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刘 哲 冯一帆】

责编:蔡圣楠 / 贺胜兰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