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伊利集团:从输出牛奶到输出标准

湛蓝的天空下,数量庞大的奶牛自发排队进入转盘挤奶,牛奶全程与外界“零接触”,从牧场直达餐桌……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合作牧场,超出许多人脑海中对于乳业生产的想象。

牧场场长边俊峰为记者展示了伊利集团开发的“新牛人APP”。“我只用手机就能对这1500多头奶牛实现精细化管理。哪头该挤奶了,哪头该调整饲料了,哪头该修蹄了……一目了然。”谁能想到,1997年牧场初建时仅有3头奶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奶牛成群,牧场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边俊峰深有感触:“这全靠龙头企业带头落实党的好政策,为我们农牧民创造了发展的好环境。”

在全国,像这样的伊利合作牧场还有很多,它们见证着伊利集团从呼和浩特一个养牛合作小组到中国乳业龙头再到跻身全球乳业五强的不断跨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伊利取得的成就,靠的是将企业的发展紧紧融入时代伟业,紧跟党的步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东方风来满眼春。30年前,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伊利集团就此开始试点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伊利股份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开启了企业发展新篇章。国家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伊利着手探索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并通过引进先进包装技术,不断拓展市场,伊利经营业务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伊利液态奶收入从前一年的6000万元突破至5亿元,随后更是翻番增长。这一变革,也带动了整个中国乳业的发展,让牛奶跨越了地理限制,走进了千家万户。近日,记者在伊利集团智能化车间看到,整条生产线完全实现自动化,每一滴牛奶从灌注密封到每一根吸管的粘贴,再到每一袋牛奶装箱、分垛,所有步骤无需人工操作,更看不到一滴牛奶。

党中央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对外开放,伊利集团率先进行国际化布局。2014年,伊利集团在新西兰建设的大洋洲生产基地正式揭牌,因其“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智慧”的模式,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目前,伊利正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进行全球织网,在资源、创新、市场等领域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

“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全面脱贫”,伊利集团提出“十六字方针”,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产业基地精准扶贫,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的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0%以上。为了帮助当地摆脱贫困,伊利组织10个党支部与土默特左旗大阳村等10个村党支部围绕产业、技术、文化等开展帮扶与共建。伊利集团规划的青贮种植收购产业扶贫项目,一年就为10个村的农户创造收益约1000万元。大阳村党支部书记吕小平说:“有了伊利集团的帮助,我们再也不用为青贮的销路发愁了,乡亲们都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伊利集团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们更看重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党中央又奏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行曲,伊利集团再一次融入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据悉,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带动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未来5年,伊利集团还将持续投入300亿元扶持上游奶业发展。此外,伊利集团在全国开建的产业集群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强力拉动上下游产业,将为乡村振兴继续助力。目前,在内蒙古、河南、宁夏、河北、山东等地,一个个项目纷纷崛起。

敕勒川,阴山下,现代牧歌正在奏响。记者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施工现场,只见塔吊高耸、钢筋林立,一辆辆挥舞着铁臂的挖掘机往来轰鸣,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按计划,这里的牧场今年7月份就能进牛了。”健康谷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规划10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38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百平方公里全域协同发展区,是全球一流乳业高质量发展综合体。根据规划,该项目有望创造GDP超过10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