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的同向同行探析

核心提示: 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作为培根铸魂工作的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二者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同向性;同时,二者具有互补性,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有机统一、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的深度融合、显性教育与潜性教育的优势互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应同向同行、共进共融、协同育人。

【摘要】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作为培根铸魂工作的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二者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同向性;同时,二者具有互补性,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有机统一、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的深度融合、显性教育与潜性教育的优势互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应同向同行、共进共融、协同育人。

【关键词】理论武装 文艺育德 同向同行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理论武装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宣传、教育群众,文艺育德是运用文艺载体、借助文艺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同属培根铸魂的工作,探讨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的同向性与互补性,分析二者在新时代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使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

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的同向性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自觉信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宣传、教育群众。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理论创新的根基和源泉。文艺育德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具有强烈的思想政治倾向性,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充分利用文艺所具有的特点对无产阶级进行思想教育。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将文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借助文艺的形式,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激励等积极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理论武装的最高政治原则,也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理论武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蕴含着党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关切,体现着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闪耀着真理光芒,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百年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决定着文艺育德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文艺育德工作的指导方针和管理方式,从而保证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鲜明的特征。为谁用心用情、为谁发声发力,是理论工作者必须搞清楚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人民需要理论武装,党的各级组织开展工作需要理论武装凝心聚力,党员干部也需要科学理论武装定心铸魂,广大人民群众同样需要科学理论明辨是非。理论武装就是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始终坚定且一以贯之。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文艺事业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人民文艺思想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文艺的“人民性”内涵都有着不同的论述,但一以贯之的是突出人民在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中心地位,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工农兵文艺”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内涵的个体性张扬,都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

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的互补性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有机统一。理论武装是理性思维、抽象思维,以明晰性、抽象性、规律性来指引人。理性思维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能够认识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性和规律性,在多种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多种趋向中找到主流趋向,在多重关系中理出根本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应当是理论教育。一方面,理论具有科学性,它是由实践总结提炼而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另一方面,理论具有系统性,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符合教育规律。文艺育德是感性思维、形象思维,以丰富性、意蕴性、情感性来打动人。在欣赏文艺作品时,透过作家描绘的感性材料和塑造的艺术典型,人们充分依靠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从而实现个体认知活动的过程。在文艺作品中,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变为生动亲切的哲理故事,通过开启情感的阀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脑入心,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愉悦感的基础上,在艺术感悟中获得灵感,在情感陶冶中升华思想。可以说,文艺育德的过程是以情动人的过程。

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的深度融合。理论认同作为外在行为表现就是对理论的自觉维护和自觉遵从,情感认同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表现为对理论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理论认同要以情感认同为前提,情感认同能增进理论认同的亲近感、强化理论认同的感召力、提升理论认同的凝聚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当注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来培养情感认同。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受教育者对理论、自我、环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学习、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文艺正是情感教育好的载体,文艺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具有激发内心本真的情感功能。另一方面,情感认同往往会停留在一个较浅表的层次,且不够稳定,必须要上升到理论认同。理论认同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人情感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从情感认同向理论认同转化的过程。理论只有不再仅仅作为社会共同生活的必要工具,而是作为人们情感需要和情感归宿的富有意义的“必需品”,情感认同才真正上升到理论认同。

显性教育与潜性教育的优势互补。理论武装是显性教育,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文艺育德是潜性教育,旨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通过受教育者的亲身实践和情感交流,培养受教育者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二者共同服务于同一教育目的,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使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潜性教育有助于克服显性教育单一的灌输式传授的缺点,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人们的求知欲,调动实践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文艺作品中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教育者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充分理解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时代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同向同行的现实路径

理论武装要“三线”作战,精准发力。一是要“上接天线”,举旗定纲。“上接天线”,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系统准确科学地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好、阐释好、解读好。理论工作者要肩负时代责任,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在复杂局势面前头脑清醒,在风险隐患面前洞察趋势,在多种矛盾面前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内发挥好“定海神针”的作用。二是要“中接网线”,创新宣传。理论工作者开展思想理论宣传工作要有的放矢,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援助。首先,提高理论宣传的针对性,根据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文化层次、所处环境、自身素质的差异性,结合受众需求,开展精细化、互动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宣传,拓宽理论宣传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其次,创新理论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互动,打通线上线下两个舆论场,形成宣传合力;最后,壮大理论宣传队伍,组建好理论宣传的“高参团”,宣讲团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及地方省委会议精神,奔赴全国各地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互动交流,要善用家常话、大白话,让政策解读接地气、聚人气,让理论武装既入脑更入心。三是要“下接地线”,落地生根。理论只有到达群众,才能产生巨大力量。其一,理论要饱含人民情怀,要让人民成为文艺舞台的真正主角,让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从幕后走到台前;其二,理论要讲好人民故事,要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讲述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的生活景象;其三,理论要善用百姓语言,把理论进行大众化的“翻译”和接地气的“加工”,将“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百姓语言,百姓才能愿意听、听得懂、听进去,理论才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文艺育德要“内外”兼修,双向发力。一是要“修炼内功”,引领导向。宣传文化部门要主动担当,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创造精品的机制;要鼓励文艺家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寻找艺术灵感;要严格把好文艺作品审批关,努力创造出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要“修炼内心”,成风化人。面对思想文化复杂、价值观念多元、传播格局巨变的新局面,文艺工作要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出“小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与人民同频共振。三是要“修炼外功”,沟通世界。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任务。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应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展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为大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两支队伍要交流合作,共同发力。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关键在人,需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队伍去完成。理论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责任。因此,两支队伍应同行共进、协同育人,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党和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和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如组织成立理论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合作研究会,定期举办两支队伍均可参与的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会议,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对文艺育德功能的发挥,对理论武装走深走心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助益。

(作者分别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社会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注:本文系2019年山西省优秀研究生创新项目“新时代文艺育德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9BY02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新华网,2019年3月4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责编/谢帅 美编/陈琳

[责任编辑:张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