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老艺术家黄婉秋的回信中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继续发挥老艺术家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回顾历史,在国家走向强盛、历史走向文明的时候,文化艺术也随之健康繁荣发展。可以说,文艺与时代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因此,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才能涌现出源头活水般的灵感,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作品,才能彰显出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进步之美。
扎根人民,感受时代“脉搏”。毛泽东同志就文艺工作曾指出,“要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在新时代,诸多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让文艺作品与人民群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这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因此,文化文艺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要真正走进生活生产实践深处,“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调研、采风、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用群众的语言、用手中的笔,记录人民心声、描绘人民诉求,用手中的琴弦弹奏出人民的感情、迸发出汹涌蓬勃的奋斗热情。
扎根人民,塑造民族“筋骨”。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作家艺术家应该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什么是有筋骨、有骨气的作品呢?“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保家卫国的筋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有宁折不屈的筋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不懈奋斗的筋骨。为什么这些词句能传颂千年、流芳百世?因为它们有筋骨,它们是“硬骨头”,是“站着的”,是“流血牺牲的”。
扎根人民,传播中国“正能量”。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去追求“真善美”这份永恒价值,传递积极向上、向善的正确价值观和正能量,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说真话、讲道理,引导人们不断提高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道德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真正去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不断发现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体会心灵的美。以浩然正气的作品作“剑”斩断颓废萎靡之风、斩断奢侈铺张之念、铲除勾心斗角之垢,真正扎根人民群众,真正创作出健康向上、有底蕴的作品,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蓬勃力量。(作者:韦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