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现:
· 受访者中有47.6%的人对电子竞技较为熟悉,男性人群占比(50.3%)高于女性(31.1%);在18—25岁、26—30岁的人群中占比最多;从受教育水平上看,占比最高的为高中/中专和大学本科;城市地区比例高于农村。
·当前,公众更多将电竞视为电子游戏(50.23%),而不是一项体育运动(31.97%)。当前“快乐”与“享受”是公众对电竞运动最突出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与“疑惑”。
·超八成的受访者认为电竞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超七成的受访者认为电竞蕴含的文化因素符合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同时对部分高校开通电竞相关课程持支持态度。
·电子竞技员这一新职业在公众中的知晓率较高(88.76%),“收入可观”(51.04%)、“门槛较低”(46.02%)、“成名较早”(39.8%)是公众对这一职业的三个主要印象。
·公众普遍认为电竞作为新职业对电竞产业发展、选手职业素养提升、赛事整体质量提升有积极影响。公众认为电竞职业化体系的建设主要应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训练、商业价值开发等方面入手。
·公众普遍认为电竞行业对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认为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可带动相关产业创业就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为青年开拓职业发展新道路等。
·良好的电竞文化氛围、丰富的高校智力资源和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是电竞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电竞产业未来良性发展需要从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完善配套产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
调查时间:2021年4月6日—4月12日
样本情况:通过人民智库微信公众号回收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95份。样本中,男性占73.78%,女性占26.22%;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49.36%)、26—30岁(30.7%)和31—35岁(9.63%)三个年龄段,35岁以上的占6.63%,18岁以下的占3.68%;居住在一线城市的占18.53%,新一线城市的占35.32%,二线城市的占17.99%,三线城市占14.85%,四线城市占7.22%,四线以下城市占6.09%。
近两年来,新职业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出现在职业目录中。2021年3月18日,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8个新职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四批新职业。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将“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等两个电子竞技产业相关职业列入其中。电子竞技运营师指的是在电竞产业从事组织活动及内容运营的人员,电子竞技员是指从事不同类型电子竞技项目比赛、陪练、体验及活动表演的人员。电子竞技在我国的发展并不算顺利,电竞有着“电子海洛因”“电竞就是打游戏”等“黑历史”。如今,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成为新职业,可以说是从官方的角度为电子竞技正名。
当前,公众如何认识电子竞技,如何看待电子竞技的职业化发展道路?电子竞技的产业化发展存在哪些短板?公众对于电子竞技的未来发展又有哪些期待?围绕这些问题,人民智库于2021年4月展开了本次调查。
当前“电子游戏”仍然是公众对电子竞技的主流印象,熟悉电竞的群体主要集中在男性、3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高中学历居多
2019年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其中电子竞技被归为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与足球、篮球和排球属同类型。可以说,官方已经将电子竞技划归为一种体育运动。然而,本次调查显示,仅有31.97%的受访者认为电竞是一项体育运动,在熟悉电竞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也仅为35.0%。“电子游戏”(50.23%)仍然是公众对于电竞的主要认知,还有人将其视为娱乐活动(10.1%)或IT产业(7.69%)。调查显示,虽然公众对于电竞的认知存在偏差,但是有80.94%的人可以接受将电竞归为体育运动,其中,有47.63%的人表示完全可以接受。调查同时显示,“快乐”(7.37分,满分10分,下同)与“享受”(7.19分)是电竞给人的主要情绪体验,也存在中等程度的“担忧”(5.40分)与“疑惑”(5.11分)。可见,电竞未来在公众中的宣传普及存在较好的接受基础。72.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竞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各年龄各阶层的人所接受。
调查中,通过“2019年我国哪只电竞俱乐部获得了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9)的冠军”“Uzi(简自豪)曾是哪一款游戏的电竞职业选手”筛选出对电竞熟悉的受访者。本次调查中,47.6%的人对上述两题全部回答正确,我们定义为电竞熟悉者。对电竞熟悉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男性样本中有50.3%的人熟悉电竞,这一比例高于女性(31.1%);从年龄上看,主要集中在18—25岁、26—30岁的人群中,这两个样本中分别有50.4%、49.6%的人熟悉电竞;从受教育水平上看,高中/中专和大学本科样本中,分别有54.6%、48.0%的人熟悉电竞;同时,城市群体比例高于农村地区。
电子竞技员这一新职业在公众中的知晓率较高,“收入可观”“门槛较低”“成名较早”是公众对这一职业的三个主要印象
2019年,人社部官方网站发布《新职业——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电子竞技的整体从业规模超过50万人,其中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约10万人。本次调查显示,电子竞技员在公众中的知晓率较高,88.76%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电子竞技员这一新职业。
“收入可观”(51.04%),“入门门槛低”(46.02%),“成名早”(39.80%)是公众对于电竞选手的主要印象,对“学历不高”(28.49%),“训练艰苦”(22.41%)也有一定的印象。人社部2019年发布的调查显示,86%电子竞技员从业者的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1—3倍,电子竞技员薪资普遍高于当地平均薪资。对电竞选手的印象还与选手的年龄偏低有关。相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电竞强调头脑反应与操作灵敏度,因此更受“低龄”人群青睐,电竞选手的黄金年龄往往从十五六岁开始,到20岁左右就结束了。
调查同时显示,当问及“您认为媒体对电子竞技的宣传报道如何”时,表示“偏积极”的只有49.43%,28.16%的人表示“偏消极”,还有22.41%的人表示“一般”。可见,公众对于电子竞技的积极信息具有一定关注度,但是还不够高。“电竞追求的是虚拟环境和场景中的胜利”(57.66%),“电竞活动缺乏展现人的身体活动能量和技巧”(53.44%), “电子竞技受到游戏厂商控制”(43.34%),“赛程赛制还不规范,比赛的公平性权威性得不到保障”(37.99%)是公众认为电竞活动的主要局限,还有18.93%的人担心“电子竞技有让人成瘾进而不能自拔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于“电子竞技丰富人的文化生活”持肯定态度(83.21%),其中有47.42%的人表示“非常同意”。73.18%的受访者表示“电子竞技符合我国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力量的展现,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带来的精神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塑造上,电子体育可以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更丰富的展示空间,比如将中国古代人物和故事植入到电竞游戏中,参与者可以更生动地了解中国文化。
超七成的公众支持电竞产业发展,认为电竞产业化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创业就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为青年群体开拓更多新职业发展道路
当前,国家政策在电子竞技方面也逐渐转向支持鼓励,电竞相关职业列入新职业目录是对电竞产业的政策支持。63.61%的人认为“电竞被纳入新职业是电子竞技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新尝试”。公众认为设立电竞相关产业对于整个行业会产生积极影响,如“规范电竞产业发展”(65.69%),“提升选手职业素养”(55.72%),“提升赛事整体质量”(53.78%),“提升电竞产业影响力”(42.68%),“提高游戏企业经济效益”(29.63%),“促进游戏产业相关创业就业”(21.00%)。
调查同时显示,40.40%的人认为“电竞产业发展迅猛,行业人才缺口大”。为加快培养电竞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进度,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2016年增补专业,2017年正式执行。调查显示,73.85%的公众认可部分高校开设电竞相关课程,38.73%的人表示非常支持。2021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届电竞专业本科生毕业,受到关注。电竞专业的开设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大量的人才,而且还给该行业带来专业性和规范性,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人才支持。
调查显示,72.51%的人表示“支持电子竞技产业发展”,12.37%的人认为“电竞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一种娱乐行为到一项体育运动,再到一份正式职业与一种产业形态,电子竞技的自我变革愈发深刻。当前,电子竞技整体产业规模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电子游戏的增长幅度和速度。从《Dota2》到如今风靡的《英雄联盟》与《王者荣耀》,电竞商业生态不断衍生,已初步实现成熟化运营,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内容授权、中游电竞赛事及衍生内容制作和下游直播平台三个重要环节。《王者荣耀》更是形成了“电竞+IP+泛文娱”的商业运作方式,创新并丰富了电竞产业的发展模式。
调查显示,公众对电子竞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诸多积极作用表示认可,包括“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创业就业”(58.93%),“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开辟区域建设新路径”(54.85%),“开拓职业发展新道路,为青年未来塑造更多可能”(51.3%),“弘扬游戏文化,发扬竞技精神”(44.15%),“推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33.78%),“推动技术与平台创新,引领科技行业发展”(12.64%)。据《2020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电子竞技产业收入达719.36亿元,同比增长54.69%,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达约4.84亿人,同比增长9.94%。调查显示,82.54%的受访者看好中国电竞未来发展,76.05%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从事电竞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
电竞从业者教育问题和职业规划不清晰是当前制约电竞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公众期待未来电竞在内容创作和科技研发,搭建电竞赛事体系和媒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加强
电竞行业目前基础还比较薄弱、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在电竞人才建设方面,电竞从业者群体年轻化,其教育权可能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未来个人发展风险较大。人社部发布的《报告》显示,80%被调查的电竞员年龄在30岁以下,而年龄分布在16—22岁之间的人数占比高达54%,且近九成的受访者工作年限介于1—5年之间。为此,电子竞技饱受诟病,电子竞技运动所应具备的高超反应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只能将从业者限定在年轻人;同时,过早地从事电竞工作会挤压电竞员受教育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退役保障机制尚未完善之前,贸然选择电竞职业的做法,可能存在个人未来发展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
另一方面,电竞从业者职业通道不明,无法制定确定的职业规划。成熟的职业往往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标准、清晰的发展路径及规范化的管理。目前,电子竞技职业化在这三方面仍然缺乏,职业规划、保障机制以及政策法规等均滞后于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现实。即便人社部《报告》中指出,电子竞技员的职业通道大致可以分为初级电子竞技员、中级电子竞技员和高级电子竞技员,但实现这一晋升路径依旧欠缺明确的操作指南。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构建电竞职业化体系应注意提升“职业生涯规划”(65.08%),“职业化训练”(55.85%),“商业价值开发”(53.91%),“培训教学”(45.89%),“医疗保障”(28.96%)和“心理辅导”(17.32%)。
未来应着力促进电竞行业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推进电子竞技职业化,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58.06%)。在人才建设方面,需要“丰富的高校智力资源”(49.50%),“提升人员素质”(42.01%)。据悉,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电竞本科生不仅不会每天打游戏,而且每打一次游戏都要用专业的眼光对游戏进行分析,本专业还会安排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一些课程,基本跟大学中的其他专业类似。在电竞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方面,需要“提高行业准入标准”(49.10%),“健全培训机制”(39.80%),“构建电竞人才培养体系”(39.73%),还要注意“推进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的生态建设”(17.1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预测未来五年电子竞技员人才需求量近200万人。因此,着力打通各种堵点难点,畅通职业化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电竞行业和产业发展。如2019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20条意见,提出力争3年至5年内,全面建成“全球电竞之都”。调查显示,公众认为未来电竞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充裕的人才资源”(58.13%),“充足的市场空间”(52.37%),“丰富的文化资源”(52.37%),此外,“多样的传播渠道”(41.20%),“完善的支持产业和完整的产业链”(38.33%),“大众支持”(20.74%)也必不可少。
在配套政策完善方面,公众期待“减少电子竞技领域中不当营利现象”(50.64%),“完善配套产业”(47.36%),“鼓励和扶持科研人员从事电子竞技相关研究”(43.61%),进一步制定“积极的政策制度”(40.54%),“加强电竞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相互促进”(34.85%),“加强监督力度”(32.98%)。
在内容生产和文化传播方面,公众期待“媒体理性客观的报道电子竞技,为中国电竞发展提供更加平衡的视角”(65.42%),未来还需进一步提升“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37.19%),加强“电竞赛事体系”(34.45%)和“电竞媒体建设”(32.84%),“做好科普工作,培育正确的电竞发展观念”(32.04%),开发“多样化的文化空间”(22.41%)。
【本文系2020年度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重大课题“当前新职业青年特征与社会心态调查”(项目批准号:20ZL011)的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 孙墨笛
执笔: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 石晶 人民智库研究员 张凡
责编:蔡圣楠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