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产业带)。
盐池滩羊。
奶牛养殖核心区自动化挤奶台。
日新月异的葡萄酒庄。
滩羊肉精深加工车间。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宁夏仅有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最袖珍的省区之一。黄河在宁夏境内流过397公里,孕育了“塞上江南”。从吃饱饭到吃好饭,“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谈与奇迹一直不断在这片土地上演。
——宁夏现有耕地1939万亩,人均2.8亩,是全国10大牧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宁夏粮食播种面积1018.8万亩、总产量380.5万吨,实现“十七连丰”。
——宁夏物产丰富,是中国枸杞之乡、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和中国马铃薯之乡。宁夏大米、长枣、黄花菜、菜心等优质农产品驰名中外,更是全国奶业优势产区和重要的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全区现代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7.4%。
——贺兰山东麓是中国优质葡萄酒原产地,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9万亩,占全国的1/3,建成酒庄101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261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9位。
……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岁月的留痕缓缓逝去,宁夏农业发展的足迹深深留下。从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到实现“十七连丰”,宁夏不断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亮点频现 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6月盛夏至,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正值放鱼时节,鱼苗、蟹苗被农户悉数放进田边水渠。在一旁,以大地为“宣纸”,以稻禾作“颜料”的壮美稻田画也已经初露嫩芽,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观赏。
就在去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考察,了解稻渔种养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宁夏的稻渔空间通过多年发展,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生物和谐共存,实现了立体种养、一田多用,在给游客带来“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旅游体验的同时,还通过土地入股带动213户农民每户年均实现增收8000多元,解决周边农民80余人就业。这正是山水林田湖草融合发展的代表作,也是宁夏农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宁夏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在黄河水滋养下,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让宁夏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但如何让丰富农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如何让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是宁夏农业发展长期面临的“考题”。为此,宁夏深化对自然资源、区情发展的再认识、再判断,深入分析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布局,让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产业效益最大释放。
“十三五”时期,宁夏精准聚焦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围绕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组织实施粮食产能保障建设、现代草畜产业体系建设、奶产业和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机械化和信息化推进、循环农业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重大工程。
与此同时,宁夏还确立了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新兴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文化旅游9大产业,其中涉及农业领域的便有5项。从“零敲碎打”到“规模化经营”,宁夏这样一个小省区取得了许多“单项”的优异成绩。2019年,全区优质粮食面积达到1016万亩,人均粮食占有量537公斤,居全国第6位;在现代畜牧业方面,奶牛存栏达到43.7万头,肉牛、滩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69万头、1148.2万只,人均牛奶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4%。
特色突出 让“宁字号”叫响海内外
母亲河千年流润,成就了“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的塞上江南。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和2020年6月视察宁夏时,均对宁夏特色产业肯定发展优势、分析发展前景、指明发展方向。
为此,宁夏农业人坚持“低头做品质,抬头做品牌”。中宁枸杞、盐池滩羊、西吉马铃薯、灵武长枣、盐池黄花菜、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从无到有,宁夏培育了许多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5月8日,借助第五个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契机,宁夏农业农村厅组织40多家绿色食品类名优企业来到上海,展示展销宁夏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牛奶、盐池滩羊、六盘山牛肉、绿色食品等200余个品类的宁夏优质产品,举办系列特优农产品现场推介、美食品鉴和签约对接等系列活动。
随着各地游客、商户到场品尝体验,宁夏的特色农优产品又收获了许多“橄榄枝”,现场签订了总金额超52亿元的合作协议。
其实,组团参展对于宁夏而言已不是新鲜事,宁夏的葡萄酒、枸杞、羊肉早已走出国门,赴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举办专场推介会,甚至亮相2018年联合国中国美食节、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大型活动的餐桌,成为中国美食美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但时光追溯至“十二五”末,宁夏仍有41.8万贫困人口在温饱线上挣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业仅仅是当地农民吃饱肚子的“饭碗”。让农民吃饱、吃好,还要获得更多收益,宁夏农业农村部门加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美”和“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特色农产品。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宁夏长期探索发展形成了以发展酿酒葡萄产业为主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以发展优质奶牛、枸杞、设施蔬菜为主的北部引黄灌区产业带,以发展滩羊、西甜瓜、黄花菜为主的中部干旱带产业带,以发展肉牛、冷凉蔬菜、小杂粮为主的南部山区产业带,做到了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特色发展。
随着线下参展与线上和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平台的优质资源搭建的“互联网+消费扶贫”平台,“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农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
科技赋能 让宁夏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宁春55号”小麦新品种创造亩产651.1公斤的历史纪录、“宁粳48号”水稻新品种以亩产835.9公斤刷新了全国旱直播水稻高产纪录、枸杞新品种“宁杞7号”种植收益高于“宁杞1号”30%以上、奶牛育种项目选育组建了优质高产奶牛核心群1.7万头……在宁夏的田间地头,不仅有特色丰饶的物产,更有科技赋能下的高质量发展。
在宁夏农业人看来,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通道,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为此,宁夏通过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为农业高质量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种子是农业生产链条的“源头”,从一粒小种子起步,宁夏不仅培育建成“天然种子加工厂”,还从源头破解技术瓶颈,启动实施奶牛、滩羊、枸杞、玉米、马铃薯等重大育种专项,解决了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累计培育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96个,先后突破了葡萄脱毒与种苗快繁、安全越冬等技术难题,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葡萄酒分级标准,开发了滩羊种质基因鉴定、肉牛快速育肥、疫病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达到西北领先水平。
除了依托本地农业科技人员大胆实践、不懈探索外,宁夏还通过“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与44家国内外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农业科技合作关系,借助“外脑”搞农业科技研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25个,联合实施农业合作项目220项,建设农业院士工作站9个,组建了中国枸杞研究院、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研究院、西部高端肉牛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30家,引进创新团队26个,转化新技术、新工艺190项,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放眼宁夏大地,一个个宜居生态村庄跃入眼帘,一个个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绿色梦想”在山水间延伸,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落地生根……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康图景,正在塞上大地上缓缓展开。
“十四五”已开局,未来一个时期,宁夏将持续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实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到2025年,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优质粮食、瓜菜产业更“绿色”,葡萄酒、枸杞产业更“红火”,奶牛、肉牛产业更“牛劲”,滩羊产业更“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