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追求为世界谋大同,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共同价值凝聚全人类共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中国共产党正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显示出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胸怀气度,为世界的繁荣稳定增添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一句出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朴实、大气、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信、博大情怀和使命担当。何谓“大党样子”?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不仅着眼于中国人民的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而且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努力。回望百年大党的心路历程,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追求为世界谋大同,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全球共识,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中国共产党正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显示出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大党风范,彰显了大国大党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大党风范和大党担当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并拥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密码。
以共同价值凝聚全球共识
共同价值是不同的文明样态在长期的碰撞、对话和融合中形成的“共性”的价值追求,反映的是人类价值的普遍性维度。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普世价值”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一共同价值是全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是凝聚人类社会认知的共同价值基础,构成人类价值的基本盘。
和平与发展回应了全人类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平与发展同全人类基本的生存利益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彼此形塑,辩证统一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图景中。能否求和平、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一方面,“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铿锵行走的坚定立场,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构建和平世界的主体担当。针对国际社会的冲突与对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号召各国齐心协力反对核战争、恐怖主义等威胁。另一方面,“发展”是在和平基础上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要“通过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其国际影响力也由此得以彰显。
公平与正义顺应了全人类的社会价值关切。公平正义是镌刻在人类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是人们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中不断思考和探求的价值命题。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常以丛林法则、强者为王的霸道逻辑在国际舞台上谋求一己之私,挑战国际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底线,国际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共产党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观照,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价值选择。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反对从一己私利出发鼓吹“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穷兵黩武的霸道做法,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和践行正确义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强调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强调中国要承担起自身的大国责任,“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实现共同发展”。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公平正义的秉持和坚守,实现了对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时代接力,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民主与自由反映了全人类的政治价值期许。自由和民主是处理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国际社会缺少自由和民主的准则,就会导致大国对小国政治的强行干涉,导致国际事务中的“一国垄断”和“一国专横”。因此,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张自由和民主的价值,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道路选择,推动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美好世界和幸福生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主张各国不论人口的多少、实力的强弱、发展的先后,都是国际社会中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这是民主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这充分体现了对民主原则的时代召唤。面对发达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缺失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赋予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强调不同国家由于发展境遇不同,理应自由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而不应被他国以霸权的方式进行强行规定和编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强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以自由与民主为价值追求,满足世界人民对构建自由民主的国际秩序的现实需要,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旧力量交互博弈、风险挑战叠加碰撞、发展变革前所未有。处在人类社会前行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叩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擘画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规律。环顾当今世界,虽然有逆全球化的“回头浪”,但阻挡不了全球化的大潮。任何国家想要获得发展,都离不开别的国家的支持和帮助,都必须融入到全球体系中。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主张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社会的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影响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素增多。而西方发达国家并未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有的国家甚至还通过“退群”“甩锅”“断供”等极端手段,妄图做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旁观者”和“退缩者”,为本就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持续“加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承担起自身的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一股暖流。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威胁之际,中国共产党用生动的抗疫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然逻辑延伸。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智慧”体现了大国担当,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得到世界有识之士的赞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国际秩序变革的需要。自人类社会步入工业化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逐步控制国际事务的决定权,并以“先生”的姿态向世界推行自身的话语霸权,企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把握发展机遇,融入全球化大潮,使本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在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被赋予更多的份额,国际话语权明显提高。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之相适应,这些国家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要求直接变革秩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利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国际会议,推动世界各国高层之间的友好对话;通过主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推动构建良好的国际政党关系。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秩序的变革和发展,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召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
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促进全球共同繁荣,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这一重大倡议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致力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既是对丝路精神的当代传承,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胸怀的生动体现。在过去8年的实践中,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使沿线各国都普遍得到了真切实惠。
“一带一路”是发展之路,致力于实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能够实现全球更大范围内经济要素的整合,推动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因此它能够吸引沿线各国参与其中,谋求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并不是旨在谋求中国的独自发展,而是希望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量其他国家的利益,实现沿线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为关键抓手,以“五通”为主要内容,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从线到片的方式,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大发展的格局。在政策沟通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紧密结合,同联合国、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欧洲、越南等组织和国家的战略规划形成对接,实现了优势互补。在设施联通方面,我国与沿线的参与国签署了上百个涉及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和邮政等多方面的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以中巴、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逐渐形成一个复合的基础设施网络。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营商环境。在资金融通方面,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等为各国的金融合作提供资金保障。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通过文化年、旅游年、智库对话等促进各国交流,拉近了中外民众之间的距离……这些成就是让更多国家搭乘我国发展快车、便车,实现他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并从基本原则、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融资体系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共谋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和能动驾驭。
“一带一路”是绿色之路,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底色,这内在决定着“一带一路”建设必须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经济体,自身还处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对于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环境保护意识也较差。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沿线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2015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表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主张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中国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致力于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监管水平;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筹建“一带一路”绿色比较国际联盟,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促进参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成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促进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等等。这些举措进一步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吸引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和能动驾驭。
“一带一路”是健康之路,致力于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始终是横亘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的严峻挑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任何人和任何国家而言都很重要。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题为《构建安全未来: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报告警示人们:全球正处在史上疾病传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较为突出、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基于此,2015年中国发布了《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提出了“共同努力,成立‘一带一路’卫生政策研究网络”“加强卫生人力资源互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在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防控和应对”等多项具体的合作举措。2017年中国与世卫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此同时,中国还与10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或地区签署双多边卫生合作协议,积极发展“一带一路医院联盟”,实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等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战略布局,为增进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疫情当下,中国更是积极为世界战“疫”伸出援手,用“中国温暖”再次点亮“健康丝绸之路”之光。这些都不仅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也使得中国的大国形象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党形象更加真实、生动、立体。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注:本文系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DZXWT01)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项目编号:19RWZD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
②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11月21日。
③习近平:《顺应时代潮流 实现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7月25日。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
⑥《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