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党员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做到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崇高品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涵养对党忠诚的“大德”,在千锤百炼中坚定信念。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明大德就是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我们党历来把对党忠诚作为评判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价值尺”。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表达着蔡和森的忠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诉说着夏明翰的决绝;“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诠释着方志敏的忠贞,无数革命先烈始终坚持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价值追求,彰显对党的绝对忠诚,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就是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就是一以贯之坚持的大德。
涵养人民至上的“公德”,在扎根基层中服务群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众所周知,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挑战前所未有、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所谓“民之所盼是政之所向,民之所愿是政之所行,民之所需是政之所为”。党员干部要自觉在服务人民群众中涵养公德,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多深入基层一线、多深入大街小巷、多深入田间地头,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涵养严于律己的“私德”,在诱惑围猎中锤炼品格。“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党员干部要涵养“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自觉抵制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在“糖衣炮弹”面前绝对不能“翻身落马”、败下阵来。越是在取得成功的时候,越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格约束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管得住非分之想,守得住道德防线、廉洁底线和法纪红线,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既是我们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也是共产党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中不能动摇的基本遵循。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品德,始终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理念,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者: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