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代推进团教协作的方向与路径

【摘要】新时代,青年学生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如何通过构建团教协作的服务育人模式,切实服务青年需求、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与思政教育关注的重点。为此,共青团应坚持党的领导;成立协作机构,培育基层联盟;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内容载体,打通发展通道;建立多维保障,探索多元治理。

【关键词】团教协作 学校共青团 青年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今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特征,部分青年团员展现出身份认同感不强、组织归属感不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通过构建团教协作的服务育人模式,切实服务青年需求、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与思政教育关注的重点。

新时代推进团教协作工作的逻辑理路

需求逻辑:新时代青年的发展诉求。新时代青年存在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发展诉求。当前,某些不良社会文化过分强调物质享受,助长了青年的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甚至出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为此,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有责任引导青年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代楷模、英雄人物为学习对象,不断自省,提高道德修为。

新时代青年存在增强责任意识的发展诉求。新时代,青年要争做时代先锋,勇立时代潮头,保持初生牛犊的精神,以刚健勇毅克服艰难险阻。培育青年的责任意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共青团有责任通过典型塑造、理论宣讲、新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引导青年增强责任意识,帮助青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新时代青年存在练就过硬本领的发展诉求。新时代,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与科学文化水平,开阔视野、锻炼本领,以成长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为国家的创新发展作贡献。共青团有责任为青年发展创造平台,动员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之志,以实干促发展,为民族复兴事业添砖加瓦。

改革逻辑:新时代共青团的改革诉求。新时代共青团存在落实为党育人的改革诉求。共青团的工作应着眼于动员广大青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配合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应“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此,共青团可以通过团教协作形式,聚焦根本任务,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新时代共青团存在增强凝聚力的改革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努力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共青团就是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为此,共青团可以通过团教协作,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助力青年服务脱贫攻坚,做广大青年的贴心人,赢得广大青年的信任与支持。

新时代共青团存在破除原有弊端的改革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群团工作改革持续推进。在群团工作改革的指引下,共青团应切实消除“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此,共青团可以通过团教协作,清醒认识其工作中“学校”这一“根源性”“基础性”存在,以工作主线、政治责任、根本任务三个根本性问题为主旨,“对青年进行政治引领、组织青年建功新时代、广泛有效地联系服务青年”,推动改革落地。

治理逻辑:新时代多元共治的治理诉求。团教协作是新时代多元共治的治理诉求。新时代,我国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仍然面临挑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独立分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需要摒弃,构建“大思政”格局引领青年发展是现实需求。团教协作是新时代助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是“全团抓学校”的有力举措与深刻实践。为此,共青团可以通过团教协作,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新时代团教协作工作的实践进路

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政治灵魂。新时代,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与党同心、为党育人、跟党奋斗、向党看齐”。基于此,新时代团教协作工作的实践进路要聚焦主责主业,立足为党育人根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要发挥制度优势,抓住基层建设,勇于攻克难关,发挥团支部与班级的强力支撑作用。通过组织建设、机制构建、平台架构、保障体系等深度协作,打造中国特色的团教协作工作格局。

组织建设:成立协作机构,培育基层联盟。在横向上,构建集教育局、团委、人社局等为一体的协作机构,树立共同目标,拥有共同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团教共同体建设。团教共同体应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角度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发挥协同配合优势,通过话语体系转换、网络技术运用等方式生动讲解中国道路、中国成就、中国故事;应发挥共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对青年的引导力、说服力、亲和力,引领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纵向上,通过学校间、项目间、团队间的纽带作用,培育基层联盟,提升牵引效果。发挥基层团委书记、团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共青团工作研究。各级团委书记、团干部要落实培训要求,推动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通过传帮带分享工作经验,通过基层联盟增强多线上下交叉联系,将“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实现理念互通、情感互融,提升团教协作工作的实效。

机制构建: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团教协作重点领域。新时代,团教协作的实践重点在于优化“三共”运行机制。为此,应充分发挥党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全面正确履职、高效调配资源等作用,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组织共建、问题共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完善“四维”制度(工作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常态化工作制度可以有效提升组织化程度,促进团教协作工作持续发展;全面评价制度能够协助多元合作方达成目标共识,实现深度融合(评价体系融合互通尤为重要);有效奖励机制将需求措施与组织目标有效结合,激励主体与客体形成良性互动;稳定保障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能够保障团教协作工作规范运行。通过优化“三共”运行机制、完善“四维”制度建设,发挥协同优势,推动团教协作工作高效发展。

平台架构:创新内容载体,打通发展通道。团教协作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依靠有效的平台载体。新时代,团教协作工作可以依靠“五大”协同载体:思想引领、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通过协同载体,对团教工作的长远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与受教学生实现信息同享,助力学生学懂、学通、学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依托现有共青团特色品牌,如“青马工程”“志愿汇”“挑战杯”“三下乡”等,把相关平台载体做深做实。

保持团干部成长通道和工作研究通道畅通,创造良好成长环境,优化团干部培养和成长路径。团干部应在努力干事中提升党性修养、工作能力,反哺团教事业。团教事业工作研究通道的开放拓宽,有利于团教事业的发展。应利用多方渠道共同开发、编写学生教材,建立活动课程资源库,促进团教事业的发展。

保障体系:建立多维保障,探索多元治理。通过探索建立一套包含价值目标、运行管理、质量监控、创新研究、调整改进的团教协作保障体系,为团教协作工作的顺利展开保驾护航。

紧扣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充分发挥多元共治的资源载体优势,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等,积极开展主题教育与仪式教育活动。

优化协同配合的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教育团工委书记挂职担任团市委副书记、中学团委书记按中层正职配备和管理、高校团委书记可同时兼任党委学工部门副职的联合工作制度,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建立自我管理与外部考核两手抓的管理监督机制。学校团干部职称评定时,团的工作可以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同时可融入第三方测评,抓实“三会两制一课”;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要求,落实团员注册、考核、推优等工作;对共青团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强化管理团干部考核制度。

优化组织架构,基于分众化、扁平化的原则下移团组织工作中心;秉持“青年为本”的基本原则,有序开展工作,倾听青年团教工作者的声音、被服务青年群体的声音,不断调整改进,推动建立具有高效信息诊断和反馈能力的团教协作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①孙鹏:《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研究:理论、形态与发展》,《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

②苏贻堆:《团教协同开启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格局》,《中国共青团》,2018年第9期。

③宋蒙:《青少年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研究》,《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0期。

④许俊伟、程纪扬:《论基层团组织在服务青年中加强政治引领的价值与举措》,《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⑤高健、郑光耀、徐伟悦:《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10期。

⑥高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评〈新媒体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2期。

责编/马宁远(见习) 美编/宋扬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