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抖音在6月11日发布的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数量超过1.4亿,相较去年同比增长188%;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涵盖率达97.94%,抖音逐渐成为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阵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传播非遗文化,是新时代传承中国文化的要义。过去,公众对传统文化趋于陌生,非遗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逐渐失去其源生的价值内容,复兴非遗文化始终是政府、传承单位、高校层面的努力,由于很难在群众中获得共识和认可,致使其获得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微乎其微。近几年,随着各类短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非遗文化的推广途径在新维度得到了拓展,非遗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濒危项目,也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重新焕发活力。
“活力”是非遗文化传播的关键,但这恰恰是过去非遗文化传播中所缺少的。短视频的异军突起,无疑充分激发了非遗文化传播的活力。抖音发起的“非遗合伙人计划”、“看见手艺计划”、“非遗奇遇记”等主题活动,使网友能够云赏全国非遗技艺。相较于传统传播模式,短视频内容突破了非遗严肃而沉重的印象,通过趣味化、情节化、时尚化的方式,使非遗文化喜闻乐见。与过去通过展销会、举办展演等单一、场地受限、观众有限的传播方式相比,短视频的传播时空自由度更高、范围更广。同时,短视频还可链接商业平台,网友可以边看边购买由非遗衍生的文创产品。共享精神财富的同时,共享非遗带来的物质成果,并激活非遗传承群体就业。
看见是另一种守护,短视频通过非遗内容,留住了国家文化记忆。促进短视频媒体继续良性传播非遗文化,首先要坚持整体推进,使全民共享。笔者通过三峡大学2021年教学研究项目发现,短视频平台因其内容引力和独特的网络景观拥有广阔的社会关注度,在此背景下,亦要重视为人民的精神文化服务,坚持面向“人人”,让更多人看见非遗,感受非遗,扩大非遗保护传承在各类、各年龄段群体中的认识和共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非遗的内生活力和外在潜力。其次,要坚持构建优质非遗文化传播内容,不断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短视频因短而精的内容带来相当的吸引力,但当前短视频内容鱼龙混杂,缺乏有效过滤,而非遗文化短视频无疑能够为短视频平台增添正向亮色。优质的非遗文化内容,不仅能够使人们感受经典技艺、感悟工匠精神,还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健康的心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树立文化自信。非遗文化内容的构建与传播亦与当前大力推进社会美育文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最后,要坚持创新非遗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形式。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非遗文化传播工作应继往开来,做到守正创新。创新方向可以是形式创新,例如抖音曾推出的川剧变脸表情包,使人们能够通过AI技术深度体验非遗文化,充满乐趣;也可以是内容创新,如“唢呐哥-阿圣”在短视频平台使用唢呐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赋予传统音乐时尚品格,吸引了不少年轻群体。
今年是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作为一种新兴载体,短视频的助力无疑能够使非遗文化传播面更广,更加令公众喜闻乐见,有效地呼应了“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主题。短视频非遗文化内容工作者应继续创作优质非遗文化内容,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探索非遗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为守护国家文化记忆、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尽心尽力,以推动非遗文化传播的新生态发展。
(作者:汪笑楠,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徐征,为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黎,为课堂内外杂志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