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王文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后提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如何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我国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认清“两个大局”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明确中国在历史进程和世界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并在实际工作中登高望远,攻坚克难,统筹好“两个大局”下的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方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要求进行深化改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源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明显减弱,我国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和内生动力。客观而言,发展我国内需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十分巨大,例如: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2447元,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4亿多中等收入人口、正在升级消费的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巨大投资需求,等等。因此,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能够发掘市场潜力和激发市场活力,能够通过繁荣国内市场来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培育国内大市场,最终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开辟新的空间。不过,要把上述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实践上的现实性,需要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否则无法释放内需潜力和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推进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扩大居民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的个人收入,让民众敢花钱、有钱花,由此才能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大循环。
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驱动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发展到今天,传统的粗放式低质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已经向世界承诺要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目标,就要构建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创新产业的建设和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科技创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应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加强创新力度,利用我国在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组织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争取在产业链中掌握核心技术以免受制于人;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把握好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难得机遇,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改革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