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新发展阶段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

经济大家谈

作者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春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尹俊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论述企业家精神,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历史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广大企业家要增强爱国情怀、敢于改革创新、坚持诚信守法、勇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内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核心特征是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主客观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布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家精神不仅需要具备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创新的学理特点,还需要结合新的环境要求,实现学理内涵和环境内涵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爱国。客观上看,只有国家强大、安全、稳定,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盛不可分割。当然,爱国不仅是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企业家的光荣传统和文化基因,张謇、卢作孚、陈嘉庚、荣毅仁、王光英等著名企业家都是爱国典范。企业家精神中的爱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宗旨使命一定要以国家、民族、人民的福祉为重;二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绝不能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二是创新。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加强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既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创新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的创新,还包括经营模式、发展理念等多个方面的持续创新。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化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必选项,有的企业主动把握机遇,升级经营和发展模式,化危为机,实现了逆势增长。

三是诚信。建立市场中社会信任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家的诚信。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家的诚信不仅对他人有利,也对自己有利,因为诚信会形成一种社会对自己的预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家精神中的诚信包括强化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维护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等。此外,企业家还要做诚信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四是社会责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得到市场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社会责任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标志性内涵。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对利益相关者权利的维护,包括客户权利、员工权利、股东权利、供应链权利、行业生态权利等。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企业通过线上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且主动承诺不裁员,努力维护供应链稳定、为行业生态赋能纾困,不仅维护了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也提升了企业的信誉,同时实现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是国际视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在推动世界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国际化。许多企业家勇做经济全球化的弄潮儿,在全球开展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也不可阻挡,因此,国际视野仍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必备内涵。企业家精神中的国际视野具体表现为:企业家要着眼和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把握国际市场需求、研判国际市场动向、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防范国际市场风险,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

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一,进一步完善保护和激励企业和企业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产权保护制度、专利制度、破产保护制度、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等,都对促进企业家精神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之外,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比如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增强金融体系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等,要通过制度不断激发市场的创新能力。

第二,加快建立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不仅受到企业外部制度的影响,也受到企业内部制度的影响。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权责清晰、激励明确,既有利于保障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也有利于通过科学的程序选拔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战略领导者。相反,企业内部如果缺乏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约束,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从而抑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第三,全力营造支持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文化氛围。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既要努力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要努力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通过优秀企业家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敢于改革创新、坚持诚信守法、勇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

经济大家谈 |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未来数字乡村发展的十大趋势

经济大家谈 | 如何应对数字鸿沟与数字壁垒

经济大家谈|智慧企业的发展优势与展望

经济大家谈|“三位一体”打造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三个着力点

经济大家谈 |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经济大家谈 | 形成“以我为主”新发展格局的几个要点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

经济大家谈|国内统一大市场的三个重要使命

经济大家谈|从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出发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十四五”时期如何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打通国内大循环要推进流通体系现代化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实现产业升级

经济大家谈 |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十四五”时期如何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经济大家谈 | 完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经济大家谈 |何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经济大家谈|坚持全面开放的发展战略

经济大家谈 | 供需双驱动为银发消费保驾护航

经济大家谈|新发展格局下如何高质量建设自贸区、自贸港

经济大家谈 | 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济大家谈 | “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理念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经济大家谈 | 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五个着力点

经济大家谈 | 长江经济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发力

经济大家谈|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经济大家谈 | 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新机遇

经济大家谈|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

经济大家谈 | 如何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

经济大家谈|“十四五”时期城乡融合发展的两种路径

经济大家谈 | 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经济大家谈 | 如何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两个大局”下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多管齐下,完善数字时代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经济大家谈 | 充分激发中等收入群体活力

经济大家谈|“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经济大家谈|创新引领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深刻认识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的优势

经济大家谈 | 充分发挥新兴产业的引擎作用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在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经济大家谈|新时代如何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经济大家谈|打造更多“隐形冠军”企业

经济大家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三个着力点

经济大家谈 | 如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经济大家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新一轮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经济大家谈 |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点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转型升级

经济大家谈 | 以需求侧管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

经济大家谈 | 将数字经济打造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经济大家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点举措

经济大家谈 | 如何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

经济大家谈 |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主攻方向

经济大家谈 | 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互促互进

经济大家谈|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突出优势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实现消费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新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全方位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一基两翼”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经济大家谈 | “两个大局”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现实逻辑

经济大家谈|统筹好“两个大局”下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

经济大家谈 | 统筹好“两个大局”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