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程名望
近几十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并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成为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当前,世界众多国家都在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推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转型。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坚实保障。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在繁荣农村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村电商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业”等一系列信息化政策,坚持推动“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由此可见,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作为典型的通用目的性技术,数字技术的潜能更多地体现在为其它领域的改进、开放和优化提供解决方案,并与各行各业构成紧密联系,实现传统产业链的改造升级。
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将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农业生产与销售的各个过程,降低农业资源要素运行的交易成本,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土地和农业资本得到有效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并扩大了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推动农业管理和生产方式不断创新,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此外,农业作为一种弱势行业,往往需要面临来自自然界和市场的众多不确定因素,而“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为突破农业技术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由数字技术普及所推动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农业生产、流通各环节与消费者和市场深度融合,减少了市场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强化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最后,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有利于拓展农业销售市场、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村现代化转型的新活力
数字技术的普及有利于促进现代发展观念的传播,打破城乡分割格局,推动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引发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而由互联网普及所带动的数字化办公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减少了政府部门同广大农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有利于农民群体积极参与到社会互动中,也有利于增强政府回应性,从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增强农民的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感。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对进一步深化农业现代化改革大有裨益。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例,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土地政策相关信息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农户从多角度理解国家土地政策,从而推动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顺利有序实施。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