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产业振兴 > 正文

立足特色,以“小产业”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丰县牛蒡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核心提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近年来,丰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牛蒡特色产业,打造了“牛蒡之乡”金字招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小”牛蒡做成了脱贫致富“大”产业,展现了全面小康“大”作为,书写出了乡村振兴“大”文章,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24日-25日,第二届中国(丰县)牛蒡产业高峰论坛暨牛蒡文化美食节开幕。这是丰县继苹果节、梨花节之后,打造的又一农业产业品牌盛典。来自国内外的200余名专家学者、烹饪大师、相关企业家等嘉宾齐聚丰县,共同为丰县牛蒡产业发展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言献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近年来,丰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牛蒡特色产业,打造了“牛蒡之乡”金字招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小”牛蒡做成了脱贫致富“大”产业,展现了全面小康“大”作为,书写出了乡村振兴“大”文章,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梳理丰县牛蒡产业的发展路径,挖掘丰县以牛蒡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经验,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来到丰县进行了深入调研。

发展篇

牛蒡“小”产业,展现全面小康“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指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和文化这篇大文章。”丰县是农业大县,“果、菌、菜、牧”四大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其中牛蒡产业经过多年扶持培育,已成为该县一项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和富民产业,打响了“世界牛蒡看中国,中国牛蒡看丰县”的产业品牌。丰县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牛蒡之乡”。

丰县牛蒡,形成了种产销全链条产业。丰县拥有较长的牛蒡种植历史,经过30多年发展,牛蒡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年产牛蒡12万吨,亩均效益万元以上。丰县拥有康汇百年、天利、山崎、孟家庄园等知名牛蒡加工销售企业30多家,研发特色牛蒡产品120余种,涉及茶、酥、酱、饮料、酒、洗护等多个系列,年销售总收入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牛蒡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出口牛蒡占全国外销牛蒡的50%以上。

目前,丰县牛蒡产业实现了从家庭式到规模化、产业化,从单户人工种植到全程机械化的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变。以丰县范楼镇齐阁村为核心的牛蒡产业园正在发展壮大。该园主要包括“一中心、三基地”,即新产品科技研发中心,牛蒡标准化种植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冷链物流基地。产业园通过产品研发和展销,让牛蒡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深化,牛蒡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集供产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渐成品牌,从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出名副其实的致富大产业。

丰县牛蒡,开创了药食同源健康菜系。牛蒡,又名大力子,原产地中国,为我国古老的药食两用健康食品。它被称为“东洋之参”,在国际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明朝李时珍称其“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其益人”,《本草纲目》中详载其“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名医别录》则称其“久服轻身耐老”。经检测,牛蒡的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植物蛋白、胡萝卜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据临床试验:食用牛蒡系列产品,可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并对预防癌症有一定功效。

一业兴、百业旺。丰县依据药食同源的机理,牛蒡加工、开发先人一步,相继推出牛蒡茶、牛蒡酵素、牛蒡酱、牛蒡饮料、牛蒡酒、牛蒡食品等80余种“丰县牛蒡”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丰县还集合烹饪界的大师们,开发出了芥味牛蒡丝、秘制牛蒡、汉邦大力子、风味牛蒡、桂花牛蒡等牛蒡系列菜肴,大受消费者青睐,牛蒡养生成为保健时尚。

丰县牛蒡,塑造了地域标志商标品牌。目前,丰县牛蒡形成了特色品牌,涌现了“康汇百年”“天利”“孟家庄园”以及“满春食品”等一批江苏省著名品牌。2020年11月,经过“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专家评审,丰县被授予“中国牛蒡之乡”称号。在此之前,“丰县牛蒡”于2013年10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10月入选“江苏省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为打造“丰县牛蒡”金字招牌,从商标注册到品牌保护,到政策扶持,丰县各级政府不遗余力。2019年6月16日,中国(丰县)首届牛蒡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从品种、品质、品牌等多个方面,为“丰县牛蒡”全产业链发展制定了标准。今年6月24日-25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丰县)牛蒡产业高峰论坛暨牛蒡文化美食节,将重点推介“丰县牛蒡”地域品牌和牛蒡美食文化,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丰县牛蒡,展现了决胜小康关键作用。经过县委县政府大力培育,丰县牛蒡这一特色产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30多年的匠心耕种,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栽培技术完美融合,每亩平均净收益实现了从几百元到10000多元的蝶变。同时,该县通过成立牛蒡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利润二次分配的合作发展模式,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并通过土地流转、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展销及园区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牛蒡产品附加值,带动了4.47万户和10.69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脱贫致富。此外,丰县还设立20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牛蒡产业,兜住群众种植收入底线。

范楼镇齐阁村牛蒡种植户单五景(女)依托牛蒡产业园,承包了500亩土地,大面积发展牛蒡种植。去年亩产达3000公斤,500亩总产量达150万公斤,效益达500万元。如今,丰县已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牛蒡产业的带动下,步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通过土地流转,范楼镇牛蒡种植基地吸引了附近村民前来务工,村民凭借着多年的种植管理经验,为种植大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探索篇

牛蒡“小”特色,蝶变脱贫致富“大”产业

丰县牛蒡立足于原有种植加工布局,推动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休闲等业态的有机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运用政府扶持和市场作用集聚要素,促进一、二、三产充分融合,让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种加一体化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条。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近年来,丰县在推进牛蒡产业发展中,大力实施牛蒡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精深加工专业化,进一步延长了牛蒡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是转化主体,推进生产经营组织化。丰县牛蒡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式经营模式发生了彻底转变,形成了牛蒡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基地示范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牛蒡产业园等组织化模块。尤其是牛蒡龙头企业具有上联国际和国内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的较大辐射作用,把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克服了过去一家一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脆弱、产品影响力不大等弊端,提升了特色产业市场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在带动农户致富的同时,大量的本地劳动力走上了就业岗位。

二是转变方式,推进种植生产标准化。传统的人工开沟、人工播种、人工管理、人工收获等种植生产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而且效率低下。近年来,丰县在推进牛蒡产业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着力转变牛蒡种植生产方式,实施土壤改良,邀请专家制定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的种植模式,研发更高标准的种植技术。一方面引进包种机、打沟机、播种机、收获机等机械设备,实现牛蒡种植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全覆盖,种植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依托标准化种植基地、牛蒡龙头企业等积累相关数据,制定牛蒡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示范推广更为科学高效的种植生产方法。

三是强化层次,推进精深加工专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精深加工农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牛蒡含有菊糖及挥发油、牛蒡酸、多种多酚物质及醛类,并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随着牛蒡加工产业不断精细化发展,丰县牛蒡由原来清洗、筛检、捆装的粗加工出口创汇,相继推出了牛蒡茶、牛蒡酵素、牛蒡酱、牛蒡饮料、牛蒡酒、牛蒡食品等80余种“丰县牛蒡”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丰县牛蒡种植技术与产品研发均位居国内前列。2019年,丰县成立了中国首个牛蒡产业研究机构——牛蒡产业研究院,为牛蒡产品的深度开发再添科技利器。

二、打造产销一体化新格局,延伸效益链条。

丰县把牛蒡产业提档升级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用高价值赋能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科技助力打造产业数字化。丰县建立起牛蒡完整质量控制技术范围,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牛蒡生产中,进行精准动态调控,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同时依托阿里数据中台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为丰县打造“电商产业分析系统”,引入蚂蚁区块链技术为每一根牛蒡打造了“身份证”,建立了HACCP食品安全追溯控制管理体系,覆盖种植、采摘、运输、销售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了“产、供、销”的全链条数字化。

二是创新营销助推产品品牌化。品牌化是丰县牛蒡做大做强的关键,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丰县创新营销方式,借助网络直播和销售平台,成功开展了一系列“互联网+”品牌推广活动。一方面与天猫战略合作开展“丰县牛蒡(蔬菜)天猫正宗原产地项目”推广活动,参加天猫“超级原产地——‘源质原味’助推兴农脱贫”活动等,拓宽牛蒡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积极打造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用工业化理念推动牛蒡产业向高端发展,除注册“丰县牛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丰县牛蒡”区域公用品牌,同步推出品牌设计保护、基地建设、媒体塑造以及文化活动宣传等一系列举措外,还成功签订央视品牌推广广告协议,打造“牛蒡之乡”金字招牌。

三是拓宽渠道拉动宣传大众化。丰县调查分析发现,只有将牛蒡“蔬菜之王”的营养价值宣传到位,才能打开巨大的潜在牛蒡消费市场。为此,丰县一方面加大牛蒡宣传力度,成功举办首届牛蒡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成立国家药食同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牛蒡专委会和中国牛蒡研究院,举办丰县牛蒡LOGO设计大赛、天猫生态原产地产品县长直播带货、央视财经栏目走进齐阁等系列推介活动。另一方面聘用烹饪大师开发了芥味牛蒡丝、秘制牛蒡、汉邦大力子、风味牛蒡、桂花牛蒡、凤城双牛、凤城双骄等带有地域特色的牛蒡系列菜肴,推动牛蒡像山药、萝卜一样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家常菜,依托全方位的宣传推广,让更多消费者认识了牛蒡这一特种蔬菜,让“世界牛蒡看中国,中国牛蒡看丰县”成为行业共识。

三、创建政策载体新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能够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丰县把牛蒡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市场载体建设、加速政企融合发展,把牛蒡产业打造得更“牛”更“棒”。

一是加强政府政策扶持。牛蒡企业、经纪人和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架构生产与市场的重要桥梁。丰县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采用投资、贷款、财政补贴等倾斜政策加以扶持,对牛蒡经纪人采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简化申报手续、优先用地等形式给予扶持。另一方面,为化解农业生产周期长、波动大、承担风险能力弱的发展瓶颈,设立了牛蒡产业扶持基金,运用保险杠杆为牛蒡生产推行价格保险,采用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有效防范和化解牛蒡价格波动风险,以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和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快平台载体建设。良好平台载体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在牛蒡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丰县通过要素整合,聚焦牛蒡特色产业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本链的紧密耦合。以范楼镇齐阁村为中心的牛蒡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达1万亩,有效实现了产业的集聚和创新集群的汇集。在此基础上,该县进一步做优“研学”旅游规划,建设牛蒡产品展示商业街和牛蒡科技馆,打造集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中国牛蒡养生文化小镇”,实现了产业的融合发展。牛蒡产业研究院、牛蒡育种基地、数字赋能三个科技研发平台的成立,则为确保该项产业始终处于行业引领地位夯实了科研基础。

三是加速政企融合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特色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丰县牛蒡产业发展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形成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丰县牛蒡企业已达35家,各具特长、各有特色,但总体上处于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状况。为此,在有关部门牵线下,丰县成立牛蒡行业协会,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之路,推动丰县牛蒡产业跨入了大健康产业行列。

启示篇

牛蒡“小”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引擎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丰县发展牛蒡特色“小”产业撬动脱贫致富“大”事业,点燃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引擎,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一条特色道路,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样板。

启示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落实生活富裕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因此,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必须抓牢生活富裕这个根本,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丰县发展牛蒡产业始终坚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优势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益,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了强村富民。实践证明,推进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启示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牢产业振兴这个“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机链接的必然要求。丰县坚持因地制宜,抓牢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培育和发展牛蒡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牛蒡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了牛蒡产品附加值,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实践证明,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掘适宜的新产业、新业态,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

启示三: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注重创新驱动这个“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丰县发展牛蒡产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更新种植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锻造地域品牌等,把创新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打造出“丰县牛蒡”金字招牌。实践证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加大思维方法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创新、人才队伍创新等力度,推动科技、业态、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的质量效益。

启示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筑牢组织引领这个“保障”。坚持组织引领,特别是党建引领能够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发挥脱贫攻坚时期组织模式的优势,确保衔接期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丰县发展牛蒡产业始终坚持组织引领,出台系列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牛蒡行业协会整合资源,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等,为牛蒡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实践证明,推进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彰显组织的坚强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思想引领,深化村民自治,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确保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新华传媒智库联合调研组 执笔:王鑫 李先昭)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