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他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再次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双碳”目标,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重点在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推动能源产业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进而支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高颜值。
从保障供应向高质量供给转变。改革开放初期,能源产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10亿人口基本温饱,即保障供应问题,重在把能源产业“蛋糕”做大。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显著增长,尤其是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能源革命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能源输送能力显著提高,储备体系不断健全,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特征明显,叠加“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能源产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重点在于持续提高清洁能源的供给占比,尤其是绿色能源供应规模,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气电调峰”为主的多元供应体系。
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提升能效、控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能源碳减排方式。数据显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2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8.6%,回落到2012年至2019年年均增长2.4%。在“双碳”目标的硬约束下,能源消费增量加快收窄是大势所趋。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总量深度脱钩,从注重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注重增长结果和增长效益,向发展质量要效益、向存量运营要效益、向管理提升要效益;从关注经济规模单一维度,转向统筹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多个维度,既要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更要将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和约束红线。能源产业发展需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能源产业助力“双碳”目标,就是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发展,进而使其成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主体。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我国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要素低成本的吸引力、驱动力明显减弱,纯粹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已难以适应能源产业发展阶段性的需要。结合资源禀赋,我国能源转型重点在“减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而煤炭清洁利用、油气增储上产、新能源“平价上网”等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均离不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具体而言,通过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着力解决能源领域“卡脖子”的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切实增强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能源低碳清洁转型步伐。同时,大力推行绿色用能模式,采取更加严格的能耗标准,支持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非化石能源替代和用能方式改变。推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加快取暖、炊事用能等方面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