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安邦,首在制度。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伟大斗争胜利、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是党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重要基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到改革开放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再到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让中国人民强了起来。我们党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治国理政的各项制度,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打开新局面。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实现奋斗目标,制度创新是党治国理政的关键之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对党重大制度创新的系统总结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余年的发展,党在长期治国理政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系统总结梳理了党治国理政中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其中具有许多新内涵和新特征。
在宏观上,这次会议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性质和定位做出了掷地有声的界定,而且对其显著优势进行了科学总结,即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不仅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制度奥秘,而且还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实现该总体目标的具体工作要求,即“十三个坚持和完善”,使得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线图更加清晰、时间表更加明确。
在中观上,在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制度体系上实现了继承与发展。这次会议不仅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更是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等,更加强调和依靠制度治党治国。这一系列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有机有序地串联起来,共同组成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在微观上,提供了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在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基本遵循。在具体要求中,这次会议首先提出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种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地区、领域、层级的制度体系,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有效贯彻,也是充分展现我国制度优势、有效发挥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的现实要求,更是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中总结成功经验的必然结论。
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有以下几点创新需要特别关注:其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促进全党永葆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展示先锋本色、锤炼政治品格的重要制度创新,是巩固执政思想基础、密切党群血肉关系、提高工作能力水平的关键举措。其二,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这是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制度的高度强调其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性质与宗旨的有力体现,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三,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应对风险挑战的制度威力,才能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新时代重大制度创新的显著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阶段的制度创新必然带有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带有中华民族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蓬勃朝气。
全局性
在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为背景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全面的。因此,从这些实践中产生的重大制度创新也必然具有全局性。从内容上看,党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改革发展举措涉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方方面面,是从全局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的制度安排和战略设计。从主体上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顶层设计、建章立制,还是推动工作、落实见效,党始终从大局出发,发挥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领导核心作用。
系统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同时紧密联系的系统,其建立、完善、改革、创新都是需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的系统工程。作为治国理政的总框架,这一宏大系统的任何改变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为了提高制度创新与实际措施的耦合性,党中央高度重视系统自身的整体性和要素之间的协同性。从系统内部看,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才能够确保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之间始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使各领域的建设朝着共同方向统一迈进,最终形成巨大的发展合力。从系统外部看,党和国家的制度体系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道路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强大武器。随着实践发展、环境变化,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遵循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等特性,才能更好地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实践性
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飞来峰”,而是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牢固的现实依据。从形成过程看,党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社会性质、经济水平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从实践成果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余年的发展,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他任何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都不会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创造出这样的发展奇迹,这种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我们对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人民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从创新主体看,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国人民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治理成效最有发言权。党和国家通过及时对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基层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总结和提炼,才能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和更加成熟,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期待。从根本目标看,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转、充满生机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重大制度创新的重要启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为中国人民实现自由和解放指明了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党不仅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在百年岁月中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因此,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磅礴伟力。这是新时代把制度创新推向纵深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问题矛盾的基本保障。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一再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们的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在层层落实到基层中不变形、不走样,确保全国一盘棋、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重大考验时,始终高瞻远瞩,保持战略定力,依靠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从容化解各种复杂局面,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长期执政。
坚持制度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正则国家治。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与增强制度自信紧密结合。制度竞争是当今世界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不断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一系列显著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石。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增强发展、完善、创新制度的自觉主动;只有不断制度创新,开拓制度建设的新境界,才能使制度自信的基础更加巩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在实践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身的真理性、凸显自身的现实性同时发挥自身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指导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以其自身的改革创新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经形成,还要不断回到实践当中去,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结合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成效,不断总结经验、校正偏差,把实践中的成果及时上升为理论、确定为制度,进一步增强制度创新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前瞻性。根本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统领作用和主导地位,必须在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坚持;基本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对各方面制度起着规范、指导作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促进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重要制度是治国理政各方面各领域的具体制度,向上承接中央的决策部署,向下对接社会的基层运转,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上更具针对性,要更加注重执行与落实。我们的制度创新绝不能脱离实际,割裂历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纵观百年党史,制度建设在各种重大转折中常常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我们通过不断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将其转化为制度固定下来,为接下来的事业发展打开局面奠定基础。我们只有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治国理政制度体系,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发扬优势、攻坚克难,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本文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码:19VSZ001)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研究”(项目编码:18JZD009)的阶段性成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傲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