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华诞前夕,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书记、主任刘家敏获此殊荣。入党35年他激动地说:“这是党和政府对120农村急救工作的嘉奖与鼓励!
创建农村120急救体系,让急救不再“背着跑”
2005年,十堰市急救中心成立之初,刘家敏认为地处秦巴山区的十堰,农村群众遇到伤病只能背着跑。“要让山区村民都叫得到救护车”,刘家敏说到做到。他跑遍10个县市区和60个乡、村,实地走访村卫生室和当地农户,主导在十堰建立县级120指挥中心、乡镇卫生院急救站,通过政府“十件实事”,为每个急救站配上救护车,农民拨打120电话,也能让救护车直达村门口。全市142家急救中心(站)16年来院前急救47万余人次,紧急医疗救援2130余次,农村都享有急救保障。
2014年全国农村急救工作现场会在十堰召开,刘家敏向500余名代表报告十堰农村急救工作实践与建议。
飞千山越万水,救治山区伤病员不留盲区
2016年,刘家敏针对十堰离省会城市远、山区救援不便等现状,探索引进直升机救援,创建城乡120空中急救模式。近年来完成40余例空中救援,雪中空救房县孕产妇、空救郧西深山老农、空运竹溪3个移植器官、大年初一空救神农架心脏病人等影响深远。十堰成为全国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市急救中心和3家三甲医院成为试点单位。
2018年,刘家敏倡导成立十堰市120水上急救基地和18家水上急救站,开展水上救援。近日,刘家敏联合河南、陕西省急救同仁,筹划开展“南水北调水源区水陆空医学救援联合演练”,创建立体救援新局面,让山区也飞起直升机、开动急救船。
不仅救人,更要老百姓学会自救互救
2009年,刘家敏组织开展“急救常识进社会,让群众得实惠”活动,要求全市142家急救中心(站)每年开展2-6次社会急救培训。今年4月,刘家敏主持AED进村入校和急救培训进基层活动,为郧西县天宝山村联系捐赠两台“救命神器”,不断提高农村急救能力。
“让每个人学会急救”。12年来,刘家敏主持急救培训志愿队进校园、社区、厂矿、乡村、机关、军营等达460场次。全市城乡急救培训共达3870场次,受训群众42余万人次,切实提高了群众救人自救能力。
迎难而上,甘当疫情防控急先锋
2020年疫情暴发后,刘家敏迅速拉开十堰120疫情防控序幕。面对当时缺少负压救护车的实情,把救护车各分一半并行新冠病例转运和院前急救,避免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坚持分疫情、分病种、分区域转运,保证全市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类抗疫转运与院前急救4.9万余台次,为疫情“清零”做出突出贡献。
2月21日,刘家敏看到郧西县店子镇急救站护士江世娥蹲地吃饭照片后,立即采编图文推送新华社湖北分社。当晚,《一张照片刷屏了》的通稿被170余家媒体转载,感动亿万读者。一位爱心人士看到后匿名为江世娥捐赠一台救护车,产生积极反响。
在实践中创新,当好农村急救政策专家
2020年,刘家敏发表《120急救体系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思考》系列文章,呼吁创建“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城乡120急救体系,出台《中国院前急救法》。他参与研制国家、省市院前急救文件,建议独立建制市、县两级120急救中心,新建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与村卫生室急救点,在城乡公共场所和村卫生室普配AED等,均被党和政府文件采纳。
刘家敏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三级研究员、湖北医药学院教授、中国医院协会航空急救学组副组长,发表基层实践型论文90余篇,主持科研21项,多项获省、市科技与社会科学成果奖,打造出十堰市第四张医疗名片和中国农村急救品牌。
日前,在国家卫健委深化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工作研讨会上,刘家敏提出:“顶层设计,分级管理,分类推进,融合发展”的思路,争取在十堰创建航空医疗救护区域中心,为鄂豫陕毗邻地区人民提供陆空水立体急救服务,展现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傅圣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