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中国北斗迈入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时代。北斗系统建成开通一年以来,运行稳定、性能稳中有升,持续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成为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案例。
合作共赢:坚持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协调发展
作为联合国外空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认可的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自建设之初,就坚持“开放、兼容”的发展原则,分别同美国、俄罗斯就北斗系统与GPS、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的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签署双边协议,与欧盟持续推动北斗系统与伽利略系统(Galileo)的兼容与互操作协调。
自2014年以来,中美建立了卫星导航合作对话机制,签署了《中美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合作声明》《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北斗信号与GPS信号实现了互操作。2015年初,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为两系统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签署了《关于和平使用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协定》等成果文件,为两系统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与欧盟开展多轮会谈,持续推进北斗与伽利略系统间的频率协调,共同推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卫星导航服务。今天,镶嵌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LOGO上的四颗卫星中,有一颗就代表着中国北斗。联合国外空司前任司长马兹兰·奥斯曼博士称“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发挥出领袖和榜样作用”。
当前,多个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积极务实地与其他新兴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协调合作,并肩携手,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性能、更加可靠和更加丰富的服务,让卫星导航更好地惠及民生福祉、服务人类发展进步。
互惠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全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北斗系统是中国践行“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的典型公共产品。
2018年11月,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在中国西安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致贺信,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透明开放、拥抱世界的北斗系统,相继签署中巴、中泰、中俄、中沙、中阿(盟)、中伊(拉克)、中阿(根廷)等双边合作协议,建立中国—东盟北斗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北斗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等常态化交流平台,中国北斗已成为国家对外交往交流的亮丽名片。
为满足全球应用需求,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北斗进入民航、海事、搜救卫星、移动通信、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标准体系。至今,多项支持北斗的国际标准发布,国际移动通信组织发布支持北斗信号的5G标准,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也发布支持北斗信号的差分数据标准协议,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北斗正在随着5G、民航、航海等产业走向全球。
当前,北斗系统已在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防灾减灾、智慧港口等各种解决方案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区域的众多国家得到应用。北斗国际合作通过测试评估、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与合作国加强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合作交流,惠及民生福祉、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凝聚共识:构建公正合理的卫星导航国际秩序
北斗系统始终坚持体系化推进北斗法治建设,护航北斗系统健康发展。同时,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多边机制框架下的国际活动,坚持遵循国际秩序,营造公正合理的卫星导航国际法治环境。
自北斗系统建设以来,中国就遵循国际电信联盟规则,开展卫星导航频率的申请与协调,合法使用频率轨位资源;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与各国共同推动S频段成为新的卫星导航频段。
中国积极承担卫星导航大国责任,倡导在卫星导航领域制定公平公正的国际规则,2019年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四届大会上专题分享了中国卫星导航法治建设的经验做法,倡导各国加强卫星导航法治合作,为推动形成全球共识、改善卫星导航的全球治理作出了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卫星导航国际秩序势在必行。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卫星导航国际规则制定,严格履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义务,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世界各国共同书写卫星导航国际规则,为北斗系统更好服务人类进步事业,为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仰望星空,北斗璀璨。北斗系统历经27载,调动千军万马、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展望未来,征途漫漫。中国北斗、服务全球,这是北斗系统的不变初心,更是时代赋予北斗系统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