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学史明理 > 正文

【学史明理】学好“四史”要践行“三学”

学史明理(加100logo)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学好“四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论述,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如何让全党始终保持理论定力、思想自觉,保持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笔者认为,要学好“四史”必须践行“三学”,即及时跟进学、前后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如此,坚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才能真正地把握“四史”。

学习“四史”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及时跟进学上下功夫。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上升,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在理性认识“四史”及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四史”中的新内容和新含义,通过汲取过去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实际,最终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党史,中国共产党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中国史,中国人民才能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改革开放史,中国人民才能深切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沧桑巨变,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要做到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学习就要跟进一步,如此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学习“四史”必须做到思前顾后,在前后贯通学上下功夫。学习“四史”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割裂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有区别,但它们在理论和实践逻辑上有着密切关联。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推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此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而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就是新中国成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先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学习“四史”要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连成线,再由线到面,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例如,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少不了学习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少不了学习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学习新中国的历史,少不了学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就少不了学习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和中国加入WTO的历史。当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事件,以一个整体的视角去看待他们时,就能发现“四史”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就会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好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学习“四史”必须做到结合实践,在联系实际学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和前后贯通学是向内发力的过程,而联系实际学则是向外发力的过程。“四史”知识要想融会贯通,必须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带着感情学。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将内化的思想落地,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在工作实际中感悟历史真理的力量。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受过不少教训。但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的理论,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联系本国实际,大胆探索适合本民族特色的中国道路,使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一直屹立不倒。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勤于思、践于行、持于恒,要在对“四史”的学习中把本职工作摆进去,将“四史”学习的成果体现在践行为民宗旨上,体现在依法履职上。

历史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党一贯重视历史的学习和历史经验的借鉴运用,这是中国近百年来由弱变强、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学习四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也为我们今后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篇章而奋斗提供了理论武器和精神养分。

(作者:王桂枝,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硕士研究生宣讲团成员、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金鑫,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业教师宣讲团成员、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