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动学生和工人运动的开展
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准辟透,在办报形式上也有许多创新。“五四运动”中,李大钊始终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共同战斗。他的办公室成了革命青年经常聚集的场所,大家在这里交流运动的进展情况,谋划下一步的行动。李大钊在指导这场运动的同时,运用舆论阵地进行了有力的积极声援。“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从第二十一号开始,连续5期几乎用全部的篇幅,有时还增出专页,详尽地报道了这一伟大爱国运动的整个情况,分析这场运动的前因后果,发表评论,积极地引导群众参加斗争,并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宣传鼓动,支持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文化思想,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每周评论》这张报纸中,第一次把这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称为“五四运动”,并赞扬它是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举”。它特别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精神,这就是在关系到中国民族危亡的时候表现出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
为指导运动的发展,李大钊于5月18日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写道,不仅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强盗世界中的一切强盗团体、秘密外交这一类的一切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单是打死几个卖国贼、开几个公民大会解决不了问题,而要改造强盗世界,实行民族自决。 这一时期,李大钊还曾协助北京大学学生的国民社和新潮社创刊《国民》和《新潮》,宣传“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成为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为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1919年5月1日,李大钊主持《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 并为这个专号写了《现在青年活动的方向》的重要文章。这是中国报纸上第一次纪念世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李大钊在专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五一节MayDay杂感》,指出这个日子是工人的“直接行动”取得成功的日子。20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以李大钊的《“五一”MayDay运动史》作为发刊词,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以及欧美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胜利斗争,希望中国工人把“五一”看成是觉醒。这篇文章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及欧美工人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史,并希望中国工人也把“五一”看成是一个觉醒的日子。文中说:“大凡一个纪念日,是吉祥的日子,也是痛苦的日子,因为可纪念的胜利,都是从奋斗中悲剧中得来的。”李大钊还亲自领导了1920年北京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活动。5月1日上午,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举行了五一节纪念大会。这一天,北京大学停课一天。上午8时,校工和学生等500多人在二院礼堂召开纪念大会,李大钊号召大家把五一节“当作我们一盏引路的明灯。”。会后,由进步学生组织的工读互助团举行游行,飘扬的横幅写有“劳工神圣”、“五月一日万岁”的口号,并沿途高呼“劳工万岁”、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这一天,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举行集会游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大型活动纪念“五一”劳动节。
此后,自1921年至1926年,每年的5月1日,李大钊都亲自指导学生和工人开展各种纪念活动,鼓舞工人争取自身解放。通过坚持不懈地对“五一”劳动节的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工人运动掀起了斗争的高潮。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曾亲自到唐山进行过社会调查。在总结经验后,指导北京大学的一些进步学生到开滦矿区等地进行社会调查。这些学生在工人中深入调研后,写出了《唐山劳动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这项调查报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与黑暗,提出了改良工人待遇和组织强有力的工人团体等问题。李大钊亲自策划和指导下的学生社会实践,直接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1月7日,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通俗的工人周刊《劳动音》创刊。《劳动音》在办刊特色上追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成为启发工人觉醒的教科书,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刊物出版后,很快就在工人中间流传开来,被工人称为“我们工人的喉舌”,到1920年12月,每期销售多达两千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工作。1921年7月底,他亲自领导北京党组织创办《工人周刊》。党的“二大”后,李大钊还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在北京的出版发行。《工人周刊》追求内容深刻、语言生动、形式多样,辟有评论、劳动新潮、调查、特载、工人常识、工人之声等栏目,报道各地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遭遇,呼吁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开展维护工人阶级自身利益的斗争。1922年8月以后,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由上海迁来北京,《工人周刊》就成为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1924年2月,该刊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这个在李大钊指导下创办的刊物,对全国工人运动,特别是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少年中国》是少年中国学会总会出版的刊物,1919年7月15日在北京创刊,该杂志为大型综合性月刊。李大钊最初担任《少年中国》编辑主任,但前八期主要有王光祈编辑。第八期开始由李大钊、张申府等人负责编辑工作。该刊为“五四”时期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员所写的关于自然科学、文学、社会学、哲学的论文和译文,涉及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问题的许多方面,思想观点多种多样,当集中讨论某一问题时就出版专号。另一方面是一些阐发学会方针的文章、会务消息和会员的通讯。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