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努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文明系统构成上坚持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文明演进方向上坚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价值目标上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文明形态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在破坏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斗争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坚持文明性质的革命性

文明至少具有两方面含义。从社会形态更替角度来看,它是指继蒙昧和野蛮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主要指阶级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阶级社会称为“文明时代”。从社会进步成就角度来看,它是指人类一切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这就指明了文明的实践基础和社会表现。在现实中,这两方面含义存在交叉和重叠的情况,但人们往往强调的是后者。也就是说,我们始终不能离开“实践的事情”和“社会的素质”来看待文明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具有伟大的文明创造作用。由于以追求剩余价值为中心,这种创造作用充满了内在的一系列紧张。一方面,促进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在形成经济危机的过程中,造成了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剥夺。同时,资本具有对外扩张的本性。在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尽管触动了落后国家的社会经济基础,促进了交往的普遍化,但也给落后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刀与火的屈辱、血与泪的代价。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显然,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其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只有消灭阶级和阶级社会,人类文明才能正常发展。

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文明发展奠定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在科学而艰辛探索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终于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道路,而非其他道路,更不是“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我们的改革开放始终反对走“邪路”。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创的”道路,既非“传统的”道路,更非“外来的”道路。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改革开放始终反对走“老路”,始终反对“邯郸学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着中国发展的“人间正道”。

从其内容和要求来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科学发展论的意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且具有科学文明论的意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科学方向和世界文明持续发展的科学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明新形态的制度依托和道路规定。

坚持文明构成的全面性

文明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从社会实践来看,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等都是生产的重要形式。毛泽东同志将生产实践、科学实验、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从社会系统的构成来看,人类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即社会有机体或社会系统。在自然物质条件的前提下,社会有机体是由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构成的复杂系统。在总体上,实践总是社会系统中的活动,社会有机体总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系统。这样,社会实践在社会系统各个构成领域的展开及其积极进步的成果,必然积淀形成由诸多文明要素构成的文明系统。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将生产力视为文明的果实,将政治文明视为与集权制相对的范畴,将哲学视为文明的活的灵魂,将普遍交往视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发展形式,将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视为文明发展的重要要求和方向,等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商品、货币、资本成为支配一切的力量,这样,就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将自身简化为一个“单面社会”,集中表现为物欲横流,具体表现为各种文明要素的不协调、不全面、不匹配。对此,马克思引用西斯蒙第的话指出,“我反对的不是机器,不是发明,不是文明,而是现代社会组织。这个社会组织夺走了劳动者双臂以外的一切财产,同时又不给他任何抵制竞争的保障,他必将成为竞争的牺牲品”。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文明的全面进步。这就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文明系统之全面构成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在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要求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理念,将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构想。在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又提出了社会文明的科学理念,并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寄予深厚期望。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既是重大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又是重大的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实现“五大文明”的全面提升,明确和完善了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构成。

坚持文明发展的永续性

文明演进呈现为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其各个阶段的划分,不在于生产出了什么,而在于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发展。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为主的社会。以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等人的成果为依据,恩格斯指出,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代,人工产品只是用作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代,是学会靠人为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代;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代,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代。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确立了“技术社会形态”的理论,为科学划分文明演进提供了客观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换言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是文明演进的主要阶段。农业文明以手工工具生产为标志,工业文明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信息文明以智能工具生产为标志。今天,西方社会已经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信息文明发展的阶段。尽管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基本国情来看,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的产业化任务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中后期阶段,这就是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方位,这就是我国与西方的发展差距。

从立足发展方位和缩小发展差距出发,我国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依序推进,发展到现今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领先于世界发展水平。将我国的发展水平和世界发展经验结合起来,我国现代化必须采用“并联式”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这样,才能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把“失去的二百年”补回来。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先进成果集成起来以加快推动实现现代化,实现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从现代文明向未来文明的演进。

鉴于西方现代化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出发,我们党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推进“新四化”和绿色化,就是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地系统地融入到“新四化”当中,实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系统集成,这样,才能保证“新四化”、现代化、文明演进的持续性。而只有实现“新四化”和绿色化相统一的文明,才能开启文明新形态。这样,就明确了文明新形态的演进方向和演进条件。

坚持文明主体的人民性

任何文明的发展最后都必须集中和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当然,这里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即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当中的、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马克思、恩格斯眼中,整个人类社会仍然处于资产阶级社会当中,被剥夺生产资料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以及劳动人民作为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始终主张通过阶级解放来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从价值取向上来看,过去的运动是由少数人进行的为了少数人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则是由多数人进行的为了多数人利益的运动。从价值理想来看,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人民群众即由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等构成的社会主体是一切文明要素的创造者,是文明演进的推动者。这样,文明创造和文明演进必然会造就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具有全面的属性、全面的才能、全面的联系、全面的创造和全面的享受的人,即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中实现和谐发展的人。

在西方社会中,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人日益成为“单面的人”,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是真实写照。晚期资本主义试图通过调节社会矛盾来缓解这种情况。例如,通过广告文化刺激高消费,用人们消费上的量的平等掩盖消费上的质的不平等。这样,不仅使人陷入到了新的异化状态当中,而且瓦解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

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过程就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过程,就是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原因,我们离人的全面发展仍然存在着历史距离。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更上一层楼。无论如何,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明确了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文明构成上坚持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文明演进上坚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价值目标上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昭示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性质、内容、走向和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文明》,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责编: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