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人民论坛网评配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发挥高校人才这个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要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打造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让高校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选好“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缺人才、缺能人、缺技术的问题”,需要选出优秀的好“苗子”到乡村去,在乡村扎根发芽。要选出本乡本土的高校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该选出本乡本土的高校人才,这些高校人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情感寄托在农村,了解农村情况,熟悉农村问题,对待农村有天然的亲切感和喜爱感,容易引进,易于扎根农村、建设农村。要选出热爱乡村的高校人才。唯有热爱,才有干劲。乡村振兴是一场持续的接力赛,需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只有选出那些热爱乡村的高校人才,才能带着感情走进乡村,投志于乡村,献智于乡村。要选出又红又专的高校人才。唯才是举,以德为先。选出的高校人才既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善于建强乡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文化发展和软实力提升,也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真正解决农业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只有选出好“苗子”,才能为乡村振兴带来勃勃生机,促进乡村枝繁叶茂。

育好“苗”。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人才“苗子”选好,还要注意浇水施肥,育好苗、墩好苗、壮好苗。一是要育好苗。把优秀的高校人才“苗子”选出来、引进来,还要开展“育苗工程”。高校人才尤其是非农户口高校人才对乡村了解不多,由学校走进乡村,还需要经历熟悉的转变过程。基层组织要加大高校人才的跟踪培养,及时开展了解农民、农业、农村活动,使青年高校人才尽快转变角色,接接地气,为高校人才培培土、松松土,培土育苗。二是要墩好苗。高校人才朝气蓬勃,善于学习,会思考,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但是还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转化,要构建精准施策、全面覆盖、有序推进的乡村振兴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把高校人才放到乡村发展的问题、难题上来,给高校人才增添“汗水味”,增些“土气味”,和农民交朋友、融感情。三是要壮好苗。要通过各类乡村振兴扶持政策、项目,采用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专业化的“壮苗工程”,提升高校人才综合素养,为高校人才在乡村成长发展施好肥,促进高校人才茁壮成长。

管好“苗”。严管厚爱,才能促进高校人才奋发有为。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的接续奋战,问题的深度、广度、难度都是高校人才需要直面的现实课题。要严格高校人才的纪律管理,强化纪律要求,实行常态化技能培训,开展督促检查,引导高校人才严于律己、严于修身。要强化高校人才的考核管理,对高校人才在乡村的综合表现和实际业绩进行量化考评,重点把握为农民办实事、为农业出实效、为农村出实绩,使高校人才把解决三农问题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加强高校人才的日常管理,促进高校人才加强对自我的日常管理要求,走百家、进百家、知百家,了解乡情民情,以农民为师,善于从一言一行中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和农民交感情、交朋友、交亲戚,真正知乡村、爱乡村、融乡村。

用好“苗”。高校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也是注入乡村振兴“一池活水”的“一股清流”。培育人才,还要用好人才。一要用在关键处。根据高校人才专业素养、知识储备和性格特长进行分类使用。如可以将有农学背景、农业技能的放在田间地头,培养成“土专家”“田秀才”使用,将有市场营销、经济管理才能的人才放在提升乡村经济等工作中,培养成为“田创客”“致富小能手”,使各类人才各展其能,在乡村各处施展才华。二要用在关键位。要坚持有为才有位,针对高校人才在乡村的实际表现,建立传帮带机制,加强县、乡、村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对品行好、能力强的高校人才大胆使用,培养更多长在基层的高校人才“村支书”“镇长”等。三要用活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和优厚环境条件,为高校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广大高校人才在乡村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苦,真正让高校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流得动、上得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者:李志飞)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