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建言献策 > 正文

打破区域发展“痛点”,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3)

中部地区发展“着力点”:借力优势产业,分阶段实现省际及城市群之间协调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城市群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能够互补,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城市相互分工又协调发展。对此,需要更进一步在城市群内部分阶段打通生产要素畅通循环的体制机制堵点。

第一阶段需要打通省内生产要素的内循环。要根据各地实际条件制定不同的招商引资政策、设置不同的经济总量和税收增长要求等,尤其是要让外围城市摒弃一味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目标,更多承担起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功能。而后,一方面通过外围城市人口适当转移到省会及核心大城市以享受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增长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将省会及核心大城市所获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成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包括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适当共享给外围城市。总的来说,要通过省会及核心大城市的发展引领省内其他地方共同发展,进而实现省内一体化发展。

第二阶段要在省内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跨省一体化发展。当下,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省际边界对于经济一体化仍然有着相对严重的制约作用。我们要真正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城市群一体化,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干预,进一步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可以探索建立跨省际行政边界的协调机构,也可以尝试设立城市群发展基金等方式。

必须要注意的是,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间并不是完全相互独立的。城市群内部的紧密连接度相对来说会高一些,但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相互分工、协调合作。以中部地区为例,河南紧靠京津冀,湖南紧邻粤港澳,安徽合肥、芜湖等地同时还属于长三角的一部分。那么,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中部地区的这些地方就应该分别发挥地理位置优势、运输优势、航运优势等,各自去跟紧邻的其他区域重大战略实现更进一步的合作,让自身一些明显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借助其他区域重大战略的优势,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如完全成长于安徽本地的科大讯飞,可尝试在上海这样一个创新优势较为明显的地方,建立研发和制造基地,通过区域与区域合作,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再如长沙在餐饮方面发展优势极其明显,品牌如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在深圳所设立的分店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可以此为范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部地区还是各大区域重大战略都不能够固步自封,不能把城市群理解为仅仅是内部的“抱团取暖”,而应该在内部“抱团取暖”的基础上,进一步秉着“一体化”的理念,将内部优势产业、元素延伸到其他区域,不断加强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如此,中国这盘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大棋才能够下得更加精彩。

(光明网记者郑芳芳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区域发展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