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中国经验 > 正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硬联通”也要“软联通”

作者:赵忠龙(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明确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的重要演讲倡议共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坚持讲信修睦、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心心相印、坚持开放包容”。回首倡议实施的八年,沿线国家和地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面推进,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化为现实。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能够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中方将同各方携手,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以及规则标准“软联通”。为探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

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互联互通的基石,面向未来,沿线国家和地区将建设形成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信息等硬件互联互通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帮助沿线各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助于共享贸易和机遇。互联互通是资源整合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基础设施互联能够降低资源整合的交易成本,为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也为进一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现实可能。“硬联通”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原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绿色技术、绿色设备、绿色材料和绿色工艺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最终实现现代化的生态文明“硬联通”。在新的发展阶段,从“绿色丝绸之路”到“空中丝绸之路”,再到“数字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等,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内涵将不断深化,外延将更加扩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