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中国共产党推动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摘 要: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推动经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实抓好,从确立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目的、确立和实施产业政策、确立和实施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关键词:经济建设 党的领导 党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既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建设问题,又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把我们党如何自觉有效地推动经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实抓好,取得了优异成绩。这种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确立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经验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但今天,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就开始规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壮丽目标。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指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并对实现现代化提出了“两步走”的设想。1975年1月,周恩来再次发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的号召。但应该说,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用今天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的标准来衡量,还是低水平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了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分两个阶段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二三百年时间才走完的现代化路程。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基本经验是:通过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今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

党确立和实现经济发展目的的经验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明确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发展、为了谁而发展的问题。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现代国家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辩证认识唯物史观我们就会看到,这一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一条经验就是,经济建设要围绕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进行。也就是说,在经济建设中,必须要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不能是单纯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规模,或是走向浮夸式、唯心式的发展。

另外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在当今世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经济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也十分重视按照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的协调发展,促进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间的有机统一,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同样也为世界作出了表率。

党确立和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经济活动都纳入到了经济计划中,但这种经济计划由于实施条件的不充分,并未取得应有成效。改革开放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逐渐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从发挥“基础性作用”,上升到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行不行?还需不需要实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党还需不需要领导经济建设?

后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国已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作为经济主体之一,有意识地来引导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方向,甚至直接参与了经济活动,从经济运行的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

这就需要我们“酌因时适变之宜”。1980年以来,党和政府除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平衡原理外,还从国外学习和借鉴了产业政策的做法,国家计委成立了产业政策司,随后产业政策司与规划司合并,从而把我国产业政策和规划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产业政策就是指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它在不同时期内的重点、作用、效果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在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国也借鉴了国际上的经济调控手段,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到了国家的经济调控过程中。比如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中,我们就要开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大政府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赤字率等,并且开展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增发货币、降低利率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会刺激企业、居民、政府和金融部门等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全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从而在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情况下,有效地拉动全社会的经济增长。

党确立和实施发展战略的经验

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要根据国家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来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了许多发展战略。在实施“九五”规划期间,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施“十五”规划期间,党和政府提出了城镇化战略,实施了包括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在内的区域发展战略。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期间,党和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以及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同时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期间,党和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战略、海洋发展战略、节约优先战略、知识产权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一系列战略。在实施“十三五”规划期间,党和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

此外,我们党还对以往的发展战略,根据新情况、新变化来加以充实完善,相继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路径。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就要求实行紧扣发展、强化激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原则;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

这些战略的先后提出和贯彻落实,对解决我国事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发展难题,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将继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与变革。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责编:董惠敏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