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中,数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打造新型乡村便利店,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发展,发放汽车、家电下乡补贴激活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农村消费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
不过,相比城镇居民,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少。另外,农村居民的预期收入受自然、气候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仍然奉行“卡里有钱,心里不慌”,即便手里有钱,也会捂紧口袋,选择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导致当期消费减少。
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商业网点布局较少,物流体系还不够健全,商品流通成本较高,提供的产品品质整体偏低,农村居民有时买不到急需的商品。农村居民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购物更加追求实惠性,家具、手机、电脑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也较慢。加上农村市场上不时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农村居民消费体验感不佳,不敢消费、不想消费。同时,受“礼尚往来”传统思想、面子观念、农村婚恋现状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非理性支出、负担性支出压缩农村居民的消费空间。
优化农村消费市场,最为关键的是要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需要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民生保障,着力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培养消费安全感,优化防御性储蓄比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消除广大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加快重点农业项目建设,让农村居民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获得更多收益。加快实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着力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推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赋予农村居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