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赵炎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此次讲话实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一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密码,其中重要一点即自觉秉持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开创未来以铸就新的更大辉煌。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制胜之道。
忧患意识是“七一”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思想主旨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风险”,如“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风险考验”等。针对国内外及各领域、各层次中形式各异的风险,他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讲话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也实际凸显了此一意识。同时,他频繁使用“坚定”“坚持”和“确保”等词亦具此一文化韵味,如“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等。其所论第二个百年的“新的赶考之路”更彰显了此一意识。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可谓其讲话中一个颇为突出的思想主旨。
其实,此一思想主旨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注重不断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以及对其内涵的具体论证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其所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相关思想的自然延伸与逻辑发展。
党的百年巨大成就与强烈忧患意识密切相联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与其长期以来自觉秉持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勠力同心,努力奋斗息息相关。对此,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强烈忧患意识的来源。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可谓其整体思维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在理论上,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实乃一种强烈的生存与发展意识,体现的是理性沉毅对待人生、社会和发展的富含远见的积极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论述可谓比比皆是,内涵丰硕。这从诸多经典文献和古圣先贤,古代明君以及民间格言等中不难窥见一斑。它是一种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精神自觉,凸显了中华民族卓越的生存智慧和发展之道,素被奉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圭臬,是促进中华民族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积极价值取向。近代以降,它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相融合,彰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既对中国传统忧患意识进行继承、弘扬、发展与创新,同时积极吸纳西方近代相关思想的合理元素,总结和借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不断加以完善和理论提升。居安思危忧患意识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科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重要战略策略和高超领导艺术的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注重理论构建,而且还自觉诉诸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其所言的四个“伟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与忧患意识密切相联。
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方能铸就新的更大辉煌
忧患意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铸就新的更大辉煌的制胜之道。“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即道出其深意。
具体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视为“新的赶考之路”。总书记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忧患意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一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密码,其中重要一点即自觉秉持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开创未来以铸就新的更大辉煌。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秉持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以“新的赶考之路”为喻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明确警示和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