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体系建设展现学术前沿活力
话语体系建设是学术前沿活力的呈现,这是因为:在学术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及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需要通过与这一理论体系相联系的话语体系传播于社会,从而实现学科的任务和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当前乃至长远的需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话语权”重要之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话语体系建设是更具体也更复杂的环节。这是因为,话语体系同人们惯用的概念、观念以至于一般学术术语都有密切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各学科因性质、任务的不同,在学术话语方面也各有特色。但相近的学科也会存在相通之处,自有一些共同的话语。可以这样说,“话语”不仅在人们思想上而且在人们心理上、感情上以至于实践上,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
中国史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连续发展的特点,拥有厚重的史学遗产,为当今中国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体来说,在历史观念方面,如“天人之际”“时势理道”“穷变通久”“稽古”“随时”“民本”“人本”等,都是重要的概念。在史学观念方面,如“事、文、义”“才、学、识”“事实、褒贬、文采”“直书与曲笔”“采撰与叙事”“鉴识与探赜”“会通与断代”“史法与史意”“史德与心术”“记注与撰述”“信史与致用”等,都是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中国史学上长久地传承和广泛地运用,其中有些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融入当今史学发展之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相结合,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应当强调的是,在话语体系建设上,尤其是在民族性、继承性方面,我们要有更加强烈的自觉和自信。话语体系的运用,是学术前沿活力的呈现。这也就意味着,话语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大体系”建设是一项宏伟事业,既要有宏大气魄,又要下细致功夫。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肩负起崇高使命,扎扎实实地将其向前推进,以“三大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未来。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