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机收减损智慧化,优质农机添动力。
机收减损,需要借助互联网发挥农机信息化、智能化优势。今年,天津旺达农机服务合作社麦收时用上了智能化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过去,人工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损伤率要在3%左右,原因就是拐弯处判断不精准,车轮会碾轧麦秆,造成麦粒损失。”合作社负责人刘占义介绍,如今,通过提前测量、设置好相关数据,实现了精准收获,拐弯处小麦损伤率降低到1%。
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上半年,我国已出台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对粮食生产“开头一公里”保障力度。政策明确各省份可选择部分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提高补贴额测算比例至35%。
组织化上强支撑,“最后一公里”收得牢
从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机收减损需要在组织化上提高效率。
机收减损,需要提高农机手收获技能,提高作业能力。
今年麦收前,农业农村部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一线指导检修调整机具,协调提前备足配件;开展机收减损实操技能培训,各地累计培训农机手49万人次。同时,在8个小麦主产省份组织全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农机手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机收减损,需要为联合收割机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作业效率。
夏收期间,20多万台机具在冀鲁豫苏皖等省份大范围流动作业,对组织调度、后勤保障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附近省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开来了10多台农机抢收小麦。农机手范海说:“我们持跨区作业证到指定加油站加油,可以优惠13%,明年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