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文化建设需要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金融文化建设也应该有如此担当。近年来,非法集资、P2P平台倒闭、大学生网贷陷阱、非金融企业过度金融化等问题的出现,干扰了人们的视听,导致社会上部分存在对金融本质和金融重要性的曲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因此,加强金融文化建设,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金融的本质和金融的重要性,让金融文化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创造文明新形态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不可忽视。金融文化是多种理论与制度的综合体,具有社会文化与金融特性双重属性,是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道德准则与伦理观、法律意识与规范、经营及管理理念等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金融文化建设是一项灵魂工程,加强其建设能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先进的金融文化是金融业稳健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理论基础,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又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努力建设先进的金融文化,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就微观层面来看,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既能够丰富大众的金融知识、培养大众的金融素养、推动大众正确金融价值观的形成,又能够提高金融企业凝聚力、提升金融企业管理水平、增强金融企业竞争力;从宏观角度来看,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既关乎金融软实力的提升、我国能否从金融硬实力平面扩张的金融大国转变为金融软实力立体提升的金融强国、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又关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地的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二〇三五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金融文化提供了重大机遇。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强化对金融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推进新时代金融文化建设,凝练铸就以助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具有中国特色和个性的金融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强大的金融文化基因。
为此,需切实加强党对金融文化建设的领导,强化我国金融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并深刻融入金融教学和金融实践工作中;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契约精神、法治精神注入金融文化血液;合力整合现有资源建设若干“云端”金融类博物馆,破解金融文化传播中的短板;加速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标识度的金融文化品牌,打造先进金融文化高地;不断完善金融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文化教育和普及力度;合理引导和扶持金融文化企业发展,提升金融文化的价值;扎实推进金融文化理论研究,鼓励金融文化精品创作。(作者:耿中元,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金融创新与普惠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