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凝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动能

──从上半年数据看天津经济的“十四五”开局

一、分化、重塑与布局:上半年宏观经济的基本态势

202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在步履蹒跚中迎来了缓慢复苏,呈现出显著的分化和不均衡态势。“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得不面对包括疫情防控、市场收缩、原材料上涨、汇率波动等在内的诸多困难与挑战。特殊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与体制优势凸显。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组合政策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复不断向纵深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国农业生产高位稳定运行,工业生产明显回升,能源生产加快恢复,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整体经济稳步复苏形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十四五”伊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区域经济逐渐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布局与发展特征。其中值得关注的有:一是以中西部中心城市如郑州、武汉、成都、贵阳等快速崛起为表征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现端倪。这是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的征兆。二是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上海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实施方案出台为标志的东部先行区域,进入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种变化预示我国区域经济已经迈进到超越增长实现复合目标的新阶段。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力量已经完成转换。消费拉动以61.7%的比重超过资本形成对增长的贡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已经移位。四是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从快速反弹向稳态增长的回归。稳增长、优质量的双层压力需要不断通过释放新活力、孕育新动能来解决,下半年的增长之路注定不同过往。

在国际国内环境综合影响下,天津经济上半年展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优化特征,体现在: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工业生产量质齐升,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升级持续推进,进出口突破同期新高,民生就业形势良好。总体表现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质提量增、结构趋优”的特点,实现了“十四五”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良好开局。作为备受全国瞩目的产业转型城市,在“十四五”开局,天津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扎实推动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出低谷、育先机、开新局:天津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与成效

“十四五”开局,天津克服产业转型期与疫情防控期叠加的困难,用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一拼到底的务实作风,抢抓提质黄金期、按下增效快进键,锚定高效集约发展之路,不断厚植新优势、打造新引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经济运行态势出现了新的可喜变化,亮点不断呈现,突出体现在六个“新”上:

新效益:效益之新,体现在企业主体的增速和盈利面,体现在盈利状况跟全国平均水平和上轮周期的纵向横向比较。上半年,天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0%,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2.0%,税收占比达到73%,反映出经济实体的产能利用率和企业盈利状况向好,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快速增长和行业普遍盈利,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为后续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支撑:支撑之新,体现在维系增长的核心产业发生新变化,体现在先进制造体系加速构建及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8倍,快于全国制造业82.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20%以上,“1+3+4”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新动能:动能之新,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元素,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上半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孕育成效明显,分别增长23%和24.4%,以服务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产业增长比率超过1倍以上。从增长潜力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3.6%,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高端装备等投资数量占比近8成,预示着未来的增长潜能。

新主体:主体之新,在于市场主体的结构变化,在于民营企业主体的活力释放。上半年,通过减税降费和优化营商环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7%,其中新增民营市场主体增长18.4%;特别是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2.5%,限额以上民营企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52.6%、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3.0%,分别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主体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反映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新市场:市场之新,在于新兴市场的拓展,在于消费活力与消费结构的升级。“十四五”以来,天津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等业态,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2%,已经恢复到疫情前常态化水平。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迅猛,夜间经济持续发力,消费热点趋向多元。服务性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医疗服务支出高速增长,体现了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正在加速。

新获得感:获得感之新,在于民生投入的分量,在于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红利的程度。天津聚焦民生之愿,回归民生之本,做实民生“里子”。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工资性收入增长12.5%,经营性净收入增长38.1%, 20项民心工程加速推进,130个社区健身园抓紧施工,“向群众汇报”制度化常态化,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深入推进,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让津城百姓增强了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凝聚了全市人民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三、强主体、扩内需、向未来:迈向新征程的发展取向与动能

综合研判,当前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向稳态增长的回归阶段。从影响下半年走势的因素看,支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内需对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疫情防控的反复性、艰巨性不容忽视,特别是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加有效需求,仍然是决定未来增长动能的两大关键因素。

迈步新征程,更要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挑战。立足津滨实际,尤其应把“强主体”“扩内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取向与动能所在抓好抓实。

“强主体”就是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形成服务精准、环境公平、特质突出、宽容包容的市场氛围,让天津成为工商并举、产消共融的开放型城市,成为各类市场主体释放活力的聚集地、孵化器、加速器。要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成本为核心,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以银企精准化对接为重点,提升企业融资环境;以市场准入的平等化为保障,改善民营企业准入环境;以网络技术服务和平台服务的集成化为抓手,打造津门特色服务环境;以鼓励创新包容失败为取向,建设创新创业的风险环境。

“扩内需”就是要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从优化城市消费环境入手,合理布局“津城+滨城”的双中心商业格局,开发推广“主题消费”“网络消费”“文化消费”等新业态,做大做强新兴消费。着力塑造“智能制造”+ “品质消费”的新城市形象,千方百计增强天津作为“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消费吸引力与消费活力。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宣传上,不断提升品质消费的知名度和辨识度。

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十四五”的开局起步,津沽大地用责任与担当,展示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大格局、大胸怀与大战略,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风采。迈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海河儿女定能用智慧与定力,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贡献天津力量,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