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依托安全科技 打造城市安全发展“生命线”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持续探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清华方案·合肥模式”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等重要任务,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近年来,合肥城市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安全治理面临新挑战。为此,围绕“大产业、大安全”推动实施安全科技发展战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安徽省合肥市深入开展护航城市安全发展实践,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研发和实施应用,打造城市生命线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综合支撑平台,共同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运行安全网,探索形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实现了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

图片1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

全国率先推出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全力打造“清华方案·合肥模式”

近日,笔者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获悉,自2017年启动运行以来,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运行平均每月有效报警92.8起。截止目前,通过实时监测报警和数据分析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可能引发燃爆险情212起。资料显示,2017年9月22日,合肥市长江西路一所高校的一处供电井出现可燃气体燃爆一级预警,相邻两个电力检查井实时监测浓度均超过5%Vol爆炸极限。假如密闭空间可燃气体爆炸,最大破坏影响半径可达300米。经分析研判,确认为周边燃气管道出现泄漏。燃气集团紧急响应处置,排除了这一起燃气管网和地下空间爆炸重大险情。

据了解,“清华方案·合肥模式”的核心在于“前端感知—风险定位—专业评估—预警联动”一体化,实现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与管控精细化治理。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依托公共安全核心科技,以预防燃气爆炸、桥梁垮塌、路面坍塌、城市内涝、轨道交通事故、电梯安全事故、大面积停水停气等重大安全事故为目标,透彻感知桥梁、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管网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行状况,深度挖掘“城市生命线”运行规律,努力实现城市生命线系统风险的及时感知、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确保城市生命线的主动式安全保障。

另据统计,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到沼气浓度超标报警3210起,供水管网泄漏67起,泵站运行异常事件46起,大用户不规范用水2处,路面塌陷预警2起,水锤预警5起;超过75t的重型车辆超载事件7682起,车辆撞击、桥面重车堵塞等突发事件25起;热力管网疏水阀运行异常107处,296处热水管网漏热。

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有效保障了监测范围内的桥梁、供水、燃气及热力管线等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避免造成城市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清华方案·合肥模式”从根本上切实提升城市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清华方案·合肥模式”

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7月19日,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清华方案·合肥模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安徽将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合肥城市安全发展的经验。上述会议强调,要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编制出台工程建设指南和技术规范标准。要在抓好燃气、桥梁、供水等重点任务基础上,适时拓展消防、轨道交通等建设领域,不断扩大智慧监测覆盖范围。要加强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协同化处置,确保工程建好用好、发挥作用。

日前,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基本构建以燃气、桥梁、供水为重点,覆盖16个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主框架;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力争16个市全部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wKgEHmERvgKAHyksAAdcJs_ZmQI643

《意见》明确,安徽省将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升级建设覆盖全省的省级监管平台,与各市监测中心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与省应急指挥系统衔接,实现对各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预警、处置情况的监督管理,为各市在运行监测、预警研判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对全省行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整合各市现有资源,建设各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中心和网络,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梯、综合管廊等重点领域,实现与省级监管中心数据实时共享,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1+16”运行体系,形成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鼓励各市结合实际拓展轨道交通、消防、输油管道等特色应用场景。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筹措工程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维护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工程诊断与预防、运行监测与预警、防灾减灾与处置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物联感知、智能巡检、现场处置、应急救援等装备和产品迭代升级,打造全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与此同时,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清华方案·合肥模式”的实施成果得到广泛认可。近日,在全国安全生产大会上该项目被国务院有关领导点名表扬。此前,住建部曾在《建设工作简报》刊文号召全国各地学习借鉴合肥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创新经验。应急管理部高度肯定合肥市形成的工程科技与管理科学创新成果,总结为“清华方案·合肥模式”,推荐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推广实施,目前,这一成果正在佛山、烟台、武汉、徐州、马鞍山等十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