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之路充斥套路
打榜应援、买代言、做数据、“虐粉”话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威说,理性追星可以收获乐趣、新的社交关系以及以偶像为榜样的鞭策,具有正向作用。
曾几何时,追星意味着欣赏与喜爱,“与偶像一起变得更好”。然而,如今的“养成式”追星变成打榜投票、买代言、做数据,“偶像有我才能更好”,集资氪金(氪金原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后来引申为粉丝为购买明星周边产品等花钱)逐渐成为常态。
调研发现,“饭圈”集资花样众多、金额巨大,且存在许多诱导套路。
曾是某明星数据组一员的小芽(化名)介绍,以平台设置的偶像热度榜单为例,部分榜单可以直接花钱冲击排名,有的则可以购买虚拟账号来达成目的。
“‘粉头’(粉丝组织的带头人)有常用的‘虐粉’话术,比如‘他这么好,值得让所有人看见’‘别家有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或者用微博抽奖的方式来吸引粉丝。”小芽坦言,如果花钱不积极,可能会受到其他粉丝的指责。
根据她的观察,粉丝中有很多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受到鼓动后很容易冲动消费。
这类集资监管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粉丝一般通过Owhat、桃叭等粉丝运营APP进行集资。有些明星周边产品以实际价值的10倍价格出售,粉丝对此心照不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