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调研要闻 > 正文

乌江水是这样变清的(6)

治理生活污水,重在提升处理能力

乌江流域内县级以上城市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日均污水处理能力达340万吨

地上鸟语花香、游人众多;地下管网密布、水流涌动……走进贵阳市南明河东岸的青山再生水厂活水景观公园,很难想象脚下竟“藏”着一座再生水厂。作为贵州省第一座全下沉式污水处理设施,青山再生水厂日处理污水规模5万吨,每年可向南明河补充生态景观水约1850万吨。

天蒙蒙亮,82岁的白承扬就来到活水景观公园,与伙伴们一同做起舒展拉伸运动。“这里水清树绿、空气清新,与小区一街之隔,是家门口晨练的好去处。”白承扬在南明河畔生活了大半辈子,但在几年前,老人宁可绕远路也不愿从南明河边经过,家中临河的那侧窗户常年紧闭。

南明河是乌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全长185公里,流经贵阳市5个区县,流域总人口达310万。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沿河两岸有近百个生活污水排污口,每天向河中排入污水约45万吨。“那时候,河水又浅又黑,还有臭味。”白承扬说。

贵阳市水务局供水及再生水处处长孙阳介绍,南明河生活污水治理之初,主要采取“上游沿途收集、下游集中处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即在下游郊区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沿岸污水通过铺设管网远距离输送处理,但淤积重、水体黑、臭味浓等问题在南明河流域依然存在。

缘何“久治难长清”?一方面,南明河缺水,生态基流量小,河流纳污能力低。另一方面,贵阳主城区人口密度大,且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污水收集难、输送难、施工难,管网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截污沟和末端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污水沿途渗漏、溢流现象时有发生。

参与南明河治理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孔海南建议:“能否化整为零,改下游集中处理为沿线分段处理?”

上一页 1... 45678...10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