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新特点及人文追求

【摘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性竞技体育运动,呈现出规模大、项目多、观众多、竞技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核心文献关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研究发展的梳理,发掘探寻奥运会研究呈现出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多学科结合等新特点,并进一步探究其中蕴含的奥林匹克人文追求,以助力其未来实践发展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新特点 人文追求 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日本是目前为止亚洲唯一举办过两次夏季奥运会的国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迟到今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吸引了众多关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性竞技体育运动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这场四年一度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呈现出规模大、项目多、观众多、竞技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其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是很多赛事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核心文献的梳理,发掘探寻奥运会研究发展新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追求。

国内外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发展的概况

运用当前在人文社科领域兴起,但体育专业中尚且较少运用的COOC/VOSviewer工具,以高频词及共现矩阵聚类图谱分析近十年(2011—2020)WOS(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中“奥林匹克”主题的文献。其中在WOS中按title检索,关键词为“Olympic”,检索时间从2011年至2020年,最终获得4144条有效文献数据;CNKI数据库期刊类别下,以输入检索条件为:主题:奥林匹克运动;时间年限:2011—2020年;来源类别:CSSCI,共计312条文献数据纳入分析。藉由综合“奥林匹克”近十年中外权威研究数据,通过最新文献计量分析软件深度剖析发展新特点及其涵盖的人文追求,从而在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上提供参考。

2011—2020年WOS数据库以“Olympic”为主题词检索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聚类图谱明显分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表现”“武术”“文化”五个主要模块(图1)。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最高表现形式、关注度最大的夏季奥运会,依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但与1995—2009年以“训练”与“成绩”研究中心词相比,近十年来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核心不仅包括训练与成绩,更多涵盖奥林匹克精神、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等内容,其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化发展”“奥运遗产”“体育文化”三个方面,这也是促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国知网CSSCI期刊库中有关“奥林匹克”主题文献高频词共现矩阵聚类图谱可分为七个聚类:“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奥运会”“治理体系”“冬奥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武术”。其中与WOS结果高度一致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体现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近十年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核心(图2)。相较于国外,国内对冬奥会与青奥会也有较多研究,这与我国成功申办冬奥会、青奥会密切相关。

对比国内外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发展发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过程中集中在整体赛事方面,同时也包含运动员赛场表现;对于国内而言更加注重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化发展管理,这与国外研究奥运会遗产相关内容类似。此外,国外着重研究奥林匹克文化、发展进程与特征,而国内学者更多地倾向于结合本国国情来探讨奥林匹克文化发展。国内外学者都对奥运会女性群体进行了不同程度探究,国内学者还单独将青奥会列为重点,研究更加贴近国情与实际现状。

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颇受关注,成为新热点

近年来有不少媒体报道,国外奥运场馆建成后因维护不周,使用率远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利用率。2011—2020年CNKI中CSSCI“奥林匹克”文献共现矩阵聚类图谱显示,有关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众多,例如“治理体系”中“善治”,“可持续发展”出现的“奥运遗产”“城市遗产”等。国际奥委会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到奥运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求申办国从申办起就必须做好奥运遗产规划工作。在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倡导下,作为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应当为此作出贡献,可持续发展将是奥林匹克运动新热点,并且长期成为重点。

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对奥林匹克运动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奥运会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资源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发展可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资源保护以及社会资源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可持续为举办城市产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其中包括奥运会的转播权、门票、纪念品等。在奥运会发展初期就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赛事营销框架,为城市经济争取更多发展机遇。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可持续加快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运用对于奥运会的渗透越来越深,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承办国与参与国展示科技实力的舞台。科学技术保证了奥运会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可持续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举办国特色文化国际传播与文化融合将成为新命题

现代奥运会是从古代奥运会逐渐转化而来的,从文化适应论角度看,当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现代科学技术将会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从而为世人所接受和认同。现代奥运会最初被认为是西方运动,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运会被世界人民所熟知,成为许多国家传播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

在2011—2020年WOS“Olympic”主题研究共现矩阵聚类图谱中,有一部分主题词带有特定“本土”标签与含义,这与奥运举办国家文化密切相关,如“HISTORY”里关联的“JUDO”“TAEKWONDO”“martial arts”等,说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显示出独特国家文化。举办奥运会不仅是彰显国力与竞争力的良机,更是向世界各国宣传本土文化的良好方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把武术作为正式项目列为“特殊”比赛项目,将中国传统运动文化展现给世界各地观众,对武术运动在全球的传播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备举办国特色文化的运动项目将会被研究者所关注。

在中国知网CSSCI期刊库中有关“奥林匹克”主题词文献高频关键词中,有一部分主题词与中国武术有关,例如:“中国武术”中的“体育思想”“影响”;“奥林匹克”中的“体育史”;“治理体系”中“体育强国”等,显示出国内学者对中国武术传统运动关注度依然高涨。习近平总书记谈及青少年健康时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国提倡习武,不是要使国人都成为武术家,而是希望通过习武能够增强国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武术项目体育思想与当前体教融合政策导向相契合。研究中国武术不但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完善中国体育管理、武术治理体系等。另外,冬奥会在聚类图谱中也相对凸显,体现在“冬奥会”本身聚类中“奥运场馆”“冰雪运动”“愿景”;“可持续发展”聚类中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运动”聚类中的“冬季奥运会”等。此外,在聚类中有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主题词,例如在“冬奥会”模块中出现了“知识产权”“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等,说明我国对奥运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为强烈。无论是会徽、吉祥物,还是志愿者标志等都应当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因此,如何做好奥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维护工作,将会是我国奥运会研究重点关注的新热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竞技体育地方文化同样可以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全球化。未来关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发展趋势,势必离不开文化融合这一主题。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经由竞技运动独特形式融入地方本土化特色项目,向世人展现自己国家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深度交流,对国际关系和谐友好地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运用大量高科技技术,为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并借助文化魅力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而今,北京即将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亚洲运动会三项国际赛事的国际城市,如何进一步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思考和探寻。

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将呈现主体多元、多学科结合的新趋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影响下,原计划2020年举办的东京夏季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举办,并且是空场进行各项比赛。这对运动员难免会造成心理压力,存在让运动员竞技状态打折扣的可能,这需要运动员们在克服困难延续比赛状态的同时,让前人优秀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精神得以传承。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赛事,是一个让世界各地运动员为国家荣誉而战的舞台,国际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曾在回忆录写道: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运动员是每个国家最顶尖的运动天才,他们背负着国家荣誉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了理想努力是每一位参加奥运会运动员的基本准则,为了梦想努力拼搏不放弃、不畏困难向前是每一位运动员的奥林匹克精神。

近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呈现参与主体多元、差异性特征。从2011—2020年WOS“Olympic”主题研究共现矩阵聚类图谱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主题词与奥运会参与主体相关,例如:“PERFORMANCE”中“ATHLETES”;“OLYMPICS”中“women”以及其他聚类中出现的“youth”等,表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群体不再局限于男性参赛运动员,对女性人群、青少年参与主体也给予了更多关注。在未来研究发展中对不同参与主体的探讨与剖析将会有增多趋势。

不仅如此,在聚类中有一部分主题词与奥运会项目有关,例如在“PERFORMANCE”中有“swimming”“endurance”“cycling”“running”等;“MARTIAL ARTS”聚类出现“JUDO”“TAEKWONDO”等;“OLYMPICS”中包含“football”“gymnastic”等。这表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发展中对运动项目类型研究不仅局限于单一运动,而是进行了广泛多方面深入探讨。并且探究热点不再是局限于某一专业学科知识理论,而是需要结合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体育领域专业原理,结合力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人文社科跨学科展开,如在“PERFORMANCE”聚类中的“biomechanics”“management”等,由此推断未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将会以多学科结合的趋势发展。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发展新特点所彰显的人文追求

伴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奥运也在“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的颁布,标志着奥运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而奥运会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最大的无形财富之一,其价值发展离不开学界的关注与重视。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度延期一年在日本东京举办、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即将举办,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深入探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发展新特点,进一步探究其中蕴含的奥林匹克人文追求,以助力其未来实践发展取得新成效。

奥运会是展现主办方国际形象、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例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重塑了二战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形象;1988年汉城奥运会增进了各国人民对韩国的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欢迎你”深入人心,中国以“开放”“包容”“友善”“热情”态度得到众多赞扬。在政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话语权。奥运会作为全球媒介,是展现国家形象的难得窗口。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破除了世界对中国落后的刻板印象,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国家形象与影响力,更是有效带动了我国旅游、投资、对外经贸等方面的发展。而今,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我国派出777人,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这不单单彰显了我国积极参与国家体育交流,践行奥林匹克精神与国际合作精神,更多地表现出中国体育强国、大国作为的国际新形象。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以公平竞争、互相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文化,在近百年风雨历程中成为跨国界、民族沟通的重要纽带,独特体育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艺术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余波仍未消散,各种系统性、全局性风险依旧存在,尤其在全球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某些势力肆意抹黑中国防疫成果与世界抗疫担当,甚至对中国恶意指责、污名化,刻意抹黑中国国际形象。尽管如此,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筹办依然稳步推进,愈发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无疑是中国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中国疫情防控良好成果,全面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良机。建设“双奥之城”协调社会资源,统筹北京冬奥会推进,将是我国展现政府重大事务治理能力、国际社会协调能力的关键时刻,是我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以体育建设彰显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契机。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核心文献关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研究发展新特点的发掘探究,基于《奥林匹克2020议程》后奥运改革计划,未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改革重点是以本土化特色与国际化相融合。从奥运会申办、筹办到最后举办都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和契合国际奥林匹克未来发展的人文追求。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举办指日可待,建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与民族特色相融合,使冬奥会在体现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还具备国际潮流趋势,让世人再次感受一场别具特色、卓越非凡的奥运盛宴。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黄璐、刘波:《后疫情时代体育世界的变革趋势探析——〈奥林匹克2020+5议程〉解析与中国借鉴》,《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②王琪、方千华:《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③孙葆丽、陈小蓉等:《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萌芽阶段探析》,《体育学研究》,2018年第6期。

责编/常妍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