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工业园区经过17年的建设和发展,在这块近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多亿元,不但成长为来宾市唯一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而且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A类产业园区、重点扶持的千亿产业园区之一、自治区首批认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端环保生活用品轻工产业园和国家售电侧改革试点园区及环保服务业试点区,成为来宾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十四五”期间,来宾工业园区要进一步释放发展能量,立足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的目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立区、生态兴区、文化铸区、科创强区、开放活区的发展战略。
产业立区,实施“补链”“扩链”“强链”
“工业园区”顾名思义,就是要聚焦产业升级,以发展高质量的产业为己任,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集聚地。产业是园区立园的根本,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园区的发展就只是一句空话。来宾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面积达到180.44平方公里,“一核、一带、三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业已形成,园区区位优势和水陆空交通优势明显,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200多家企业已经入驻,初步形成了电力、铝精深加工、制糖综合利用、冶炼、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园区要实现更大发展,就需要通过产业链的“补链”“扩链”“强链”举措,大争、大引、大建产业项目,做大做长做强产业链,使园区提质增效、强筋健骨。
所谓“补链”,就是要补足工业园区未来发展必须有但目前产业链条中的缺失和短板。根据目前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和未来中国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内核的信息产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医药产业,以及为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大战略服务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来宾工业园区可以探索的“补链”方向。补足这一链条,不仅需要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注入已有的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发展新的平台企业,打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如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养殖、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停车等。
所谓“扩链”,就是扩展原有的产业链、价值链,使产业链变得更长、更宽、更有韧性,从而更有竞争力。调研发现,来宾工业园区的新材料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来说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产业缺失,缺乏竞争力。因此,需要沿着铝基、锰基、锡锌铟方向,在化工和建筑等领域进一步“扩链”,形成新材料集群,获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红利。
所谓“强链”,就是把原有的优势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的合作,打造形成产业聚合优势,促进全产业链顺畅运转。来宾工业园区的蔗糖产业链条完善,优势明显,需要进一步以“糖”为“媒”,协作完成产业链上下游保产提质增效工作,在种植业、食品、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加大科技要素投入,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堵点,形成全要素产业链的“来宾品牌”。
生态兴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刚性要求。来宾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必然要在这一大战略下推进。也就是说,园区未来发展必须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首先,提高园区准入门槛,将绿色与生态纳入入园门槛标准中,与这一标准相悖的,即使投资再大、带来的税收再多,园区也不能引进。同时,优化园内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重点引进和扶持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低碳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
其次,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源电力产业是来宾工业园区的重点产业,实现能源电力产业绿色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一是要全方位多角度降低火电煤耗指标,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数字经济领域延伸,与新经济终端用户建立高效、灵活、低碳的合作模式;二是要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依托来宾二氧化锰、锌、铝等丰富原材料资源,引进拥有完善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化经验的储能企业,开发锰系、锌系、锡铟系等系列新能源储能产品;三是要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开发利用,利用工业园区屋顶资源,建设一批“光伏+屋顶”分布式发电项目。
再次,建设绿色园区。一方面,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以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为主导,吸纳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辅助产业;另一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统一规划园区内的山水林田路,特别是注重将红水河融入园区的发展之中,打造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生态与文化、智能与园林、科技与产业有机结合的园林式生态型工业产业集聚示范基地。
文化铸区,打造活力无限家园
文化是工业园区的灵魂和品味,彰显着工业园区的生机与活力,如果缺乏文化,工业园区就只是众多聚集在一起的没有生命力的厂房机器。
素有“桂中腹地”之称的来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旧石器时代就有被称为壮族始祖的“麒麟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原生态的盘古文化符号非常丰富,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日地方色彩浓厚,享有“世界瑶都”“中国观赏石之城”的美誉。在未来发展中,工业园区要集聚来宾乃至广西当地的文化符号,抓住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的机遇,通过文化搭台,吸引众多企业入园“唱戏”,进一步释放工业园区的活力,将园区打造成为有灵魂、有生命的家园,成为来宾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科创强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来宾资源丰富,但大部分产业长期以来处于价值链低端,工业停留在初加工的粗放型阶段。作为来宾市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来宾工业园区承担着科技创新的使命和职责。
首先,园区要完善政策保障,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新建1个省级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增1—2个省级以上创新人才和团队,实施2—3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新增5—8家高新技术企业。
其次,园区要强化项目支撑,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各类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从中央、自治区各级政府争取科技项目立项扶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的发明专利、创新技术等给予相应的奖励。
再次,园区要主动出击,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培育,筛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重点培育对象,力争“十四五”期间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
最后,园区要搭建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企业需求,加大与来宾市内、自治区内乃至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搭建研发、创新平台,开发锰系、锌系、锡铟系、甘蔗系等新材料,打造医药、电子信息等科研平台,推动园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产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
开放活区,立足来宾放眼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摆脱了经济不发达的困局,实现了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工业园未来发展,必须打开视界,跳出来宾,发挥桂西、桂南、桂东、桂北连接部的区位优势,北接柳州、桂林,西拥南宁,全面融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并通过西南出海大通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最终拥抱世界,以开放搞活园区。
工业园区的开放分为几个层次,一是通过开放承接柳州、南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溢出的资本、技术、人才,为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
配套支持。二是通过土地、能源、生态等要素资源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吸引东部先进企业和大湾区内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入驻。三是通过开放,打破传统的国有企业封闭运行体系,以
市场化方式开展合作,引进发达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技术,改造、提升园区企业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通过开放,大力扩展园区产品市场,提升园区产品的竞争力。
【本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编: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