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汪亭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逐步确立并完善发展起来的。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过努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顺利实现第一步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达到小康,还首次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期实现达到小康的目标,要求全党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步伐: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2年党的十六大宣布到2001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实现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胜利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7年党的十七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主题都是关于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肯定过去取得的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要求全党不懈奋斗,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打响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7年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截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中央坚强领导、英明决策的伟大成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摆脱国家落后面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施政方向和发展要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序幕,党领导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艰苦奋斗,持续奋斗,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集腋成裘,久久为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人民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的根本政治和组织保证。
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持续奋斗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立的,人民生活处于极端贫困状态。经过近30年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但到1978年底仍有2.5亿农村贫困人口(按现行标准有7.7亿人)。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提出达到温饱和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如“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为期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领导人民依然取得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伟大胜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关键性贡献。实践表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部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发展,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无法避免的两极分化、周期性危机等严重弊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动摇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根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方针的同时,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既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等,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独有的优势,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为世界和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然而受社会生产能力、不平等不公正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这一美好愿望至今仍没有实现。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遭受贫穷的困扰。而中国仅仅经过4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就使7.7亿人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末的30.7%下降到2019年底的0.6%,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脱贫成就、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赞誉,成为不少国家学习借鉴的榜样,必将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