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科技成果评价指导高水平科研创作

日前,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完善评价机制,作出明确工作安排部署,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高度关注。《意见》要求,科技成果评价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把握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的特点,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角色定位,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开展多层次差别化评价。

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意见》提出的新评价机制有利于引导科研工作者参照精细化的评价标准和问题导向进行高水平科研创作,能够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回归科研工作本身,始终保持投身于科研事业的兴趣与热情。

《意见》指出,要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基础研究成果以同行评议为主,应用研究成果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不涉及军工、国防等敏感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以用户评价、市场检验和第三方评价为主。武强院士强调,参照精细化的分类评价标准,科研工作者在进行不同类别的研究时应当侧重不同的研究导向。这是因为在科研成果创作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评价导向是不同的,基础研究应当偏向于学术成果的检验,而应用研究则应当关注工程和项目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科技成果的质量、绩效和贡献进行综合性和差异化的评估。因此,科研工作者在从事基础研究时应当更注重与学科基础理论的结合,在从事应用研究时则应当偏向于项目或工程的应用目的、方法途径和完成状况,如此才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此外,在分类标准上除了“细”之外,也要注重“精”的考量,这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对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都应该要求有学科基础理论的结合,否则都是“空口无凭”;同样应该坚持同行评议的体系,从同一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处获取专业、规范的评价和建议。科技成果精细化的评价标准是科技人才的投入能够得到平等回报的基本保障。

《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项目成果评价改革,按照“四个面向”要求深入推进科研管理改革试点,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武强院士表示,这要求科研工作者在研发和创作的过程中贯彻问题导向和前沿意识。事实上,目前国内外高水平优秀论文的数量都还有待提升,我们的论文没有很好地聚焦到关键领域和前沿问题。武强院士强调,优秀科研成果应当把握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要关注领域内的前沿问题,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学术成果。新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把问题导向与科研兴趣相结合,聚焦领域内的难题,攻坚克难,大胆创新,不断产出关键性和前沿性的科研成果。

专访最后,武强院士指出,《意见》提出新评价机制,展现出了国家对于科技成果评价在政府、市场和机构等方面好的考量和布局,能够激励科技人才回归科学研究本身,保证科技人才在平等公正科研环境下始终拥有活力与创新性、科研事业始终服务于国家大局,值得肯定。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