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地方政府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逻辑向度

 [摘要]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中的具体行为的逻辑向度是由大学生创业的稳定性低、资源稀缺且对接难度大、培育成长成本高、终端失败率高等特性来决定的,市场对大学生创业载体、创业实施过程调控乏力,甚至干预“失灵”,更甚于“失位”,是地方政府介入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的“原始动因”。以广州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为例,强调以大学生创业的要素为“基准”向度,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重点破解核心难题,依托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载体、服务平台的搭建、完善、优化,系统地推动创业支持体系的确立、扩容、提质及保障。

[关键词] 地方政府;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逻辑向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是民族、国家持续进步繁荣,寻求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敢于迸发创业“火花”,勇于践行创业意念,更加凸显大学生创业已然具有“使命”色调。大学生创业通过为市场创设活力更强、辐射幅度更广的新主体,活化市场竞争氛围,激发市场创新意识,从而增强创业对就业市场的横向张力,增大创业对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新就业人数的纵向拉力。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中的具体行为的逻辑向度是由大学生创业的稳定性低、资源稀缺且对接难度大、培育成长成本高、终端失败率高等特性来决定的,市场对大学生创业载体、创业实施过程调控乏力,甚至干预“失灵”,更甚于“失位”,是地方政府介入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的“原始动因”。[1]广州是地方政府推进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深入探索构建的模式内涵发展的“理论场”和“实践区”,更是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维度构设的“先行区”、“试验场”、“示范区”。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以广州大学生创业的要素为基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重点破解机制僵化、政策悬空、服务缺失、监管缺位等政府自我定位失准、运行效率低下、功能执行力孱弱等核心难题,依托广州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载体、服务平台的搭建、完善、优化,从整体上系统性地推动创业支持体系的确立、扩容、提质及保障。

一、“基准”向度

大学生创业的要素由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来“牵引”,两者居于要素架构的“顶端”层级,两者相互依存又以项目为“主托”,两者相互促进又以团队为“中坚”。而其他一切有利于两项“顶端”要素紧密依存且有力互促的创业要素构成驱动系统,主要由创业政策、资源等构成,除了发挥的“驱动”主作用,围绕“顶端”层级的要素,还发挥“支持”的次作用,驱动系统要素居于要素架构的“中间”层级。[2]大学生创业的基础要素从“顶端”和“中间”层级向下延伸、发展,构成要素体系的“支持”系统,其中的“体制支持”系统、“机制支持”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服务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系统、“教育支持”系统等有机组合,成为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的“基准”,同时通过“中间”层级要素发挥其“基准驱动”作用。

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的“基准”以支持大学生在追求创业利润,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创业风险,最大可能地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基础准则”,以实现大学生创业要素架构的合理有效搭配与和谐运行为“切入点”,切实增强大学生创业要素体系的联动效应,推动体系三个要素“层级”自下而上的“精准支持”、“持续驱动”以及“高效牵引”作用的最大呈显。一是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系统从笼统广泛的创业政策中逐步剥离独立出来,政府面向大学生群体采取专项调研、综合研判、专门制订政策、个性化施行政策的方式,把大学生创业作为大众创业的特色和重要有机力量来统筹布局,有计划有节奏地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专属的政策支持、资源对接系统,助推广州市大学生创业走上“专、稳、广、快”的运行轨道。二是广州市大学生创业“体制支持”系统透过创业外部环境氛围的营造,使得理论宣讲、优质案例传递的效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度、容错度以及创业土壤培育的力度普遍提升。三是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服务支持”系统抓牢创业载体建设和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两个“着力点”,在扩大创业孵化器建设规模的同时,将创业服务平台链接到具体孵化器,探索孵化器在平台上的个性化“点植”,为孵化器的孵化率、后续成活率乃至后期脱孵后的成长率提升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从而建立完善创业载体与服务平台“双轨并行”的“服务支持”系统。

二、“确立”向度

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层面的支持体系形成,大学生创业实践层面的孵化基地集群化,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吸纳、融汇途径多样化、常态化,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员化、个性化、长效化,标志着广州市大学生创业要素的有机组合已具雏形,更标志着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确立”。

首先,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层面的支持体系形成。除了常规性的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系列、科技创新驱动政策系列、促进创业投资、融资的金融政策系列,政府还在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中设置了应对大学生创业具体困难的预警机制,并将预警前置,建立完善破困克难的政策及时反应、及时调整、及时落实的长效机制。[3]第二,大学生创业实践层面的孵化基地集群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集群化不是孵化基地坐标位置的简单集合,而是孵化基地寻求优质创业扶持服务以提升孵化质量和效率的“自然”行为和“应然”选择。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集群化打破基地建设管理者之间的藩篱,畅通创业扶持服务的产业化输出,促进“集群化”向“同质聚合”的跃升,进一步加速加强孵化基地的资源整合和共享。第三,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吸纳、融汇途径多样化、常态化。广州市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吸纳、融汇主要依托各类金融机构,通过项目包装展示,激发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投送、资源链接、利润创收的欲望和意向,并通过专业服务机构实现投资对接,为广州市大学生创业资金的运转提供指引,促使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吸纳、融汇途径更加扩展,并保持常态化的资金注入。第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除了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优化创业生态的需要,还为活动的优胜者甚至参与者构建项目呈现、指导、落地的平台。同时在大学生创业活动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过程中,强化政府具体职能部门的特色引领,形成不同的职能部门拥有不同系列、不同精品、不同品牌活动的格局,并利用活动项目落地运营的资源链接将不同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进一步形成政府联动综合治理的整体格局。第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员化、个性化、长效化。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主体的多样性,除了政府主导外,其他高校、社会组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输出主体。创业教育的个性化是长效化的基础,长效化是个性化教育效果在时间长度和宽度上的凸显,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个性化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创业进程、阶段的精确把握。

三、“扩容”向度

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扩容”是广州市营商环境不断改良,创业优质土壤不断厚植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群体不断壮大,创业内涵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本质需求。协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经济、社会公共事务应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和功能发挥,是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扩容”的基本逻辑遵循。

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实质上是干预资源配置的支持体系,市场是无形的决定资源配置的“一极”,而“另一极”是有形的作为补充的政府行为。[4]市场在支持体系中的作用发挥由其市场规律所掌控,政府的介入和作为需要准确把握“时”、“机”及“度”的逻辑联系,“不占位”、“不越位”、“不虚位”是基本要求,扮演好市场的“协理”角色是根本要求。广州市大学生创业亟需公共服务资源的支持,这是由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场地缺乏、经验稀缺、孵化落地条件差等难题所决定的。市场在创业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拢聚、调配、分派等方面的定位明显失准,导致创业公共服务资源或无法整合,或失配,或派发凌乱。政府作为公共服务资源的承接、创建、整合等环节的重要补充主体,在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运转中,适“时”、合“机”地补上主导创业公共服务资源支持体系建设的“主位”。把市场从“虚位”的境地导出,在妥善应对处理公共服务资源“急缺”、配置“急乱”的过程中,适“度”介入、适“度”作为,不虚位但不越位,引导市场逐渐“归位”,把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资源支持体系投向市场,纳入市场运营、监管轨道,建立政府退出机制,政府自觉落实“不占位”。另外,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市场的监管是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无法从时空上实现自我监管的全覆盖,也无法保证监管的效果,政府通过制度杠杆、法规平台站稳监管的“制高点”,在维护大学生创业市场运行的公正性、开放性和效率的同时,从市场的表征反映、数据佐证反过来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自我培养和他育的精确性,建立政府主导的创业市场监管和创业社会治理的“双轮”驱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四、“提质”向度

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提质”围绕更高质量地为大学生创业输送服务,为更广泛的创业大学生输出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产品来开展,“提质”的根本是全方位地将“支持”系统提级为“支持的服务”体系。

一是政策服务体系的“提质”。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的成型载体大多为微型、小型企业,小部分成长载体为中型企业,因应中、小、微型创业企业在资金链搭建方面的特点和现行困难,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政策服务体系作出调整,在企业税收、创业补助等方面实施宽松的“降税率”、“提补金”的支持服务政策,为大学生初创企业松绑的同时“加油”提速。[5]二是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提质”。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金融机构、指导培训机构在政府的统筹引领下,形成“形式各异、指导服务步调一致”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联盟,整合师资力量,畅通资源共享渠道,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指导、个性化指导、差异化服务,降低创业的成本,提升创业企业的成活率。三是专业咨询服务体系的“提质”。创业专业咨询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公益性组织机构、事业性机构组织、政府组织,也可以是营利性机构,专业咨询服务可以由大学生创业者率先发起,也可以由专业咨询机构组织来主导。专业咨询服务体系以其创业知识的全面性、创业技巧的实用性、资源对接的可操作性、咨询技能的专业性切实增强了对创业大学生的影响力,强化了创业专业学科的辐射力。四是创业培训服务体系的“提质”。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体系的“提质”主要由创业培训的受众面更广、创业培训的施行者多样化、创业培训的模式不断细化和优化来彰显,创业培训更注重创业精神和意识培育,更强调实践与市场的融合成为新趋势。[6]

五、“保障”向度

保障机制是确保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完整性、整体性的基础力量,是推动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高效健康运行的核心力量。统筹规划保障、政策落实保障、服务支撑保障、资金投入保障共同构成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保障机制。

其一,统筹规划保障。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管理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核心主管领导担纲主职的前提下,实现部门联动整合,成立创业管理服务统一协调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实行统筹规划,完善规划设计,促进政策和规划的落地实施。其二,政策落实保障。建立广州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发布、宣传、执行、反馈的有效评估监督机制,特别强调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落实效率,以此为基准评估政策发布、宣传、执行的绩效,为政策的反馈调整提供依据。其三,服务支撑保障。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是服务支撑保障的有力“抓手”,通过基地建设管理主体的有效组合,基地的建设规模和创业服务的输出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强化为创业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资金投入保障。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投入保障影响并决定着多数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启动和发展,除了加大创业项目与资金对接平台的供给力度,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为创业大学生开发与之契合的信贷产品,在利率、偿还方式、申办手续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另外,拓展政府设立的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的参与渠道,探索建立企业投资资本收益分配的制度,激发企业创业投资资本的活力,缓解政府对大学生创业资金帮扶的压力。

(作者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渗透融合的实践研究—基于对广东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渗透融合现状的调查分析”(课题批准号:2018GXJK11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批准号:GD20XJY29)、2021年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政”专项研究项目(党史研究专题)“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实际效果和支撑条件、基本经验和价值意蕴研究(1956—196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曹闻民.政府职能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

[2]刘常勇.创业管理的12堂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27.

[3]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29.

[4]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56.

[5]沈志渔.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学科前沿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9.

[6]唐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4-38.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大学生创业   地方政府   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