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常庆欣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2日在北京开幕,本届服贸会的主题为“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将继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突出数字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特点,为全球展客商搭建服务贸易展示、交流、洽商、合作平台,更多国家搭上数字化发展快车,共享数字世界繁荣成果。当前,数字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数字中国,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只有人人共建,才能实现数字技术的全面共享,形成推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增强数字社会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构筑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生产方式智能化
数字技术将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稳固国民经济根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带动了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变革,促进各类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实现产业链高级化、现代化,巩固壮大了实体经济根基。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构建数字技术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提升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数字产业的蓬勃兴起提高了供给引领并创造新需求的能力。凭借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数字产业为我国产业链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分享经济、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竞相涌现,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的持续扩大,带动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创新升级,成为扩大内需、畅通产业循环的新引擎。我国线上经济同线下经济的深度交融,“互联网+流通”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实现了物流体系的数字化运作,供给体系得以提质增效,提升了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竞争优势,保障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稳定性、连续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路径依循。因此,只有顺应数字技术变革生产方式的新趋势,才能成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让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建设全民畅享的数字社会,带动生活方式提质优化
公共服务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数字技术、数字产品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及时补齐民生短板、强化民生服务。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线上线下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线下服务机构纳入互联网平台,催生出新型服务模式,促进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应用,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智慧图书馆、远程医疗等各类便民应用深度开发,平台经济全面提速,构成了数字社会的诸多元素,带动生活方式智能化,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成果融入城乡一体化进程,满足了全民共享数字社会的美好愿望。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宜居度的新探索。与此同时,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也取得巨大成效。伴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村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过千亿元,电子商务走进农村,极大激发了农村社会的发展活力,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不仅如此,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有助于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为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指明了方向。从智慧城市到数字农村,信息普惠大众的服务机制日益健全,数字中国的建设成果全方位丰富了人们的数字生活体验,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
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建设文明安全的数字世界,需要不同国家合力推动,促进各国人民共享数字发展机遇、共享数字时代红利,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正面效应。
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要求时刻加强对关键数据的安全保护,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首先,要高度重视涉及国家利益的数据保护,健全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建立关键信息产业的保护体系。强化数据安全评估和审查力度,健全信息安全的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的相关机制,切实提高维护国家数据安全的能力,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其次,要加大对个人隐私的数据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基础性立法,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后,要注重涉及商业秘密的数据保护,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等的数据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维护社会稳定。
完善数字经济的管理和规范体制,形成适应并支持数字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健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新个体经济等数字经济的管理规范,完善分类统一的交易制度、技术标准、数据规则,支持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平台交易全覆盖,加快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培育数字中国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健康可持续的数字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国际网络空间体系应当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共治的原则,保证各国政府、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公民个人等各主体共同参与,带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开放交流。积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更好发挥各类数字组织团体的作用,搭建更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交流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培育数字合作增长点,实现数字时代的互利共赢。共同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让更多国家共同搭乘数字化发展快车,使各国人民共享数字世界繁荣成果。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